隻是不少人相信,當年盛極一時的文明不會就這樣憑空消失,這裡一定還有遺迹留存。
傳說中,十五的月光照在望月峰之時,有緣人就能知道遺迹所在之處。
阿巧簡單說完,而這些話在蘇向晴聽起來,或許更像是人們一個美好的幻想。
她放下筷子,問道:“你們呢?當地人就沒試着找找?我國不少遺迹都是當地居民偶然間發現的。”
林雁說:“我們也找過,但是沒用,你也知道,有些事是需要有緣人才能做得成的。我們也是外地來謀生的,這些故事已經是我們當年聽這裡的老人說的了,現在老人逐漸不在,我們住在這裡幾十年,對這些傳說也看淡了,年輕人就更加不執着于這些事,都外出打工去了。”
林雁的語氣輕描淡寫,他提起自己的酒壺喝了一口,臉上的皺紋随着吞咽的動作而扭動,看起來真的已經絲毫不在意了。
可蘇向晴心中突然生出一個奇怪的想法。林雁有沒有可能正是對這個傳說有深深的執念,才導緻他從外地來到這裡,導緻他至今也不肯離開這裡外出謀生?
臘梅踉踉跄跄的下了樓,一旁玩耍的小孩沖上去抱住媽媽,不肯放手了。
錢運用手指彈了彈蘇向晴的左臂,小聲附耳道:“過兩天不就是中秋節麼,正好是十五了。”
蘇向晴轉過頭去,見李經綸也已經放下碗筷,正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
這兩個男人似乎有了新的想法。
四川在古代其實都挺有神秘色彩,境内的三星堆文明可以說是聞名全球,而除此之外,就在阿壩自治州還存在有營盤山遺址,是目前岷江上遊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地方文化遺址。
半月溝存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迹,理論上并不是不可能。
而這是否與陳晨和錢芳的經曆有關?
蘇向晴的手機振動,收到一條李經綸發來到消息,她看了一眼消息,知道他們是想到一塊兒去了。
這邊臘梅拗不過女兒,隻得抱着她一起過來,問幾人要不要上樓休息。
舟車勞頓了一天,是挺累的,三人跟着臘梅上了樓,阿巧留下來收拾桌子。
這座仿藏式碉樓客棧的二樓是主人休息的樓層,客人的房間則安排在三樓。通常來講,藏族民居中的三樓是個誦經的地方,所以客棧三樓的牆壁上挂着有不少色彩鮮明的唐卡,也還特别精心的準備了一些經筒插在牆上以示虔誠。
很奇怪,這些五顔六色的畫并沒有令人不舒服,反而讓蘇向晴心情安定下來。
李經綸和錢運的房間在靠近樓梯的地方,裡面大約有二十個平方,空間還挺寬敞。
“你确定不睡這間?”李經綸轉頭問蘇向晴。
“嗯,沒問題。”
蘇向晴說完,便向李、錢二人道了别,跟随臘梅又回到了二樓。
阿巧的房間就不是藏式風格了,而完全是一個少女的夢想空間。房間有一個大大的窗,挂上了四葉草花紋的麻布窗簾,窗的旁邊,則是一個橘色的懶人沙發,窗的對面,是一張大大的雙人床,鋪着淺綠色的床單,床頭堆着兩個長耳兔娃娃,看着就叫人覺得靜谧舒心。
“我剛才換了新的床單了。”臘梅說道:“今天你就睡這裡,我讓阿巧跟我屋裡睡。”
“不用了,您帶着孩子不方便,我跟阿巧一起睡就好,沒事。”
臘梅感激的點了點頭,叮囑蘇向晴好好休息,然後便帶着女兒離開了。
蘇向晴放下東西,走到窗前的書桌旁,看到桌上的木質相框,相片裡正是臘梅,阿巧,林雁和一個沒見過樣子的中年男子,那男人身材魁梧,眉眼利索,看着和林雁有幾分相似。
“咔嚓”一聲,有人推開了房間的門。
蘇向晴轉身過去:“阿巧,這個人就是你哥哥吧?”
阿巧把身上的外套脫下挂在門背後,點了點頭:“我哥很man吧。”
蘇向晴笑笑,繼而去看窗外的風景。
霧氣沒有那麼重了,雖然還不到中秋節,月亮已經很亮很圓,安靜的挂在天邊,淡淡的溫柔的光芒灑落在大地上,隻是遠處山的模樣仍然看不清晰。
阿巧突然問:“向晴姐,你們真的是迷路遇到我爸的嗎?”
“什麼意思?”
“其實你們是來尋寶的也沒什麼稀奇,來這裡的多半都是為了這個,雖然也有一些客人是旅遊發燒友,但像你們這種誤打誤撞進來的,我還是第一次見。”
“所以你也早就認識今天其他那三個客人?”
阿巧點點頭,走到蘇向晴旁邊:“他們以前來過幾次,王大哥每次都很神氣,我都不太敢接近的,張大哥,就是那個光頭大哥,總是跟在王大哥身邊,我跟秦大哥接觸比較多,他們有什麼需要,也都是秦大哥聯系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