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皇帝不是有琉璃廠嗎?
蘇柔拿着手裡的望遠鏡琢磨了一下,又琢磨了一下,決定找一下康熙。
康熙忙起來時,當然是不可能天天跑後宮的,蘇柔這幾天沒見到他,跑乾清宮,侍衛客氣的把她攔在了外面,有小太監朝裡透了個信兒,梁九功聽到後,思索了一下,見着皇上的披折子的空檔,向前悄悄說了聲。
康熙聞言挑了挑眉,想到蘇柔嬌嬌怯怯的望過來的眼神,他不由轉了轉手中的扳指:“讓她現在後殿等着。”
梁九功知道剛剛自己是賭對了,皇上對蘇氏的确很有幾分不同。
蘇柔一個人在後殿裡等着,是半點兒也不着急,因為康熙這裡不僅有可口的點心,而且溫度宜人。
待康熙處理完朝政過來,蘇柔已經快要睡着了,飽腹後,人是很容易犯困的,這也不能怪她吧!
好在蘇柔也沒真的睡着,她機敏着呢!(指康熙都走到她身邊了才發現!)
蘇柔先是敷衍的給康熙行了個禮,随後就給康熙掏出了一支望遠鏡。
蘇家做買賣,有些銀子,康熙早在調查蘇柔時便知道了,對她拿出一支望遠鏡來倒并不怎麼意外,至于那敷衍到不行的禮,康熙如今已懶得計較了,真計較了也可以在床上教訓,蘇柔絕對會乖上幾天,隻這人好了傷疤就忘了疼,幾日之後就會固态萌發,瞧着很有些沒規矩。
康熙淡然的抿了一口茶,看蘇柔要做什麼妖:“怎麼?”
蘇柔不知康熙在心裡是怎麼想她的,她拿着望遠鏡就開始了自己的口頭論文,從論望遠鏡的重要性論述到玻璃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比如玻璃鏡,眼鏡,玻璃窗,玻璃書櫃,玻璃房之類的。
康熙聽着蘇柔在哪兒小嘴兒叭叭叭,剛開始時頗是不以為然。
望遠鏡這東西,從明末便傳了進來,後來更是有薄珏這位明末清初的機械制造家制作出望遠鏡搭配他改良的銅炮。
甚至在明清交戰中,望遠鏡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民間亦有可以獨立制作望遠鏡的能人,蘇州人孫雲球,可惜這位厲害的先生在康熙初年已經去世,不過他還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财富,是他自己在制作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寫的一本眼鏡制作方面的專著《鏡史》。
朝廷同樣收到過來自外番以及兩廣地區官員上供的千裡鏡,這些對康熙來說,實在算不得多稀罕了。
博學的康熙對西學也十感興趣,他在數學和天文方面甚至很有研究,後來還寫了一首《戲題千裡眼》,詩是這樣的:欲窮視遠目,曠渺有無中。體認全憑準,遐觀約略同。雖依雙鏡力,獨用一瞳功。不重西來巧,清明本在躬。大意就是千裡眼看的雖然遠,也替代不了人的眼睛,西學雖巧,不可過分重視,政治清明還是要靠自己。
這首詩表明了康熙或者說大部分的清朝人對從西方傳入的這些新鮮東西的态度,奇技淫巧,并不值得多重視,隻是個人的興趣愛好罷了。
更何況咱們是從馬背上得天下的滿清,擁有來自西方火器加持的大明不也倒在了他們腳下,(事實上,滿清也通過俘虜工匠以及降将等各方面,擁有了火炮等火器),所以說,聽老祖宗的,騎射才是根本!
蘇柔知道明清時期對西學普遍并不太重視,尤其是清朝時期後來的閉關鎖國加上文字獄,極大的限制了清朝本土科學的發展。
不過康熙本人好奇心還是比較重,而且作為愛好,他本身對西學的研究比較深入,蘇柔和他聊起他感興趣的西學新事物,而且是說的還挺有意思,康熙倒也覺得有趣。
如今大清自制的鏡片,比如說眼鏡吧,用的是水晶制作,價格十分昂貴,一般人都用不起,而透明無色玻璃則依靠從西方進口,像蘇柔說要大面積使用玻璃窗,甚至是什麼玻璃陽光房,那基本不可能,先不說那是如何的天價了,這樣大塊而且數量如此多的玻璃,想要買到可能性也不大,畢竟玻璃這東西容易碎,尤其是漂洋過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