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之奢華,不再贅述。
其間李岚發現,雖然名諱稱号相同,但大齊與大唐不相同之處确實良多。比如他這位父皇,雖然容顔與大唐的那一位一模一樣,但比起後者當初未至四十就兩鬓斑白神容憔悴,這一位倒是滿頭烏發,面色紅潤,一雙凜然威嚴的雙目中俨然看得到帝王主宰殺伐的果斷。
還有這位王皇後……
于李岚在唐朝的記憶裡,他的大哥、太子生母王皇後早逝,自他記事起,慶帝身邊伴着的便是張氏繼後。但是在大齊朝,這位王皇後不僅至今仍健在,而且品貌俊秀,儀态大方,竟然……也是個雙兒!
李岚從不知道,自己的父皇竟還是個男女通吃的人物!
至于精神矍铄的太上皇,外貌則幾乎和唐朝的那位皇爺爺看起來沒什麼不同,即使已是古稀之年,看上去依舊龍精虎猛。面對他時眼底流露出來的疼愛與關懷,倒也幾乎和唐朝那位如出一轍。
而後,便是鄰座的這幾位皇親們。
李岚在更換朝服時就發現了,自己的封号雖然還是景甯王,但品級卻顯然與唐朝時不同。在唐朝時,所有皇子自出生起便可封王,但在這大齊朝,目前封王的皇子,除去太子外,隻有完成了戴冠禮的二皇子在宮外有賜府封王,封号為‘廣平王’,授太常卿同正員,并無實權,且服制顔色也明顯與他不同。
在座者着親王服制的隻有四人。
左上方膠東王李佋,他的八皇叔。年四荀上下,太上皇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當初力挺太上皇助其鬥敗了十幾個兄弟,是扶持明皇登上大寶的最大功臣,甚至因為曾替太上皇擋下毒殺,身上因此留下隐疾,至今膝下無嗣。手上有兇猛如狼的東北軍十萬,是個聲震關外的馬上王爺。
對座淮南王劉泠水,是在座的親王内年紀最大的,與太上皇同齡,素有‘笑面虎’之稱。其坐鎮的淮南富庶無比,手中有十五萬東南軍,一向隻以太上皇馬首是瞻。幾年前慶帝登基時,為拉攏淮南王,将王皇後所出之嫡女平陽公主嫁予淮南王長孫劉捷。
斜上座的平西王安祿山……,聽到這個名字,再見到這個人,李岚不禁眉心微皺。他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唐朝曆經多年的安史之亂,那是滿目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在他被賜死之時都未曾平定。
可惜死後萬事休,大唐國運如何他已經再無法知曉,卻誰知猝不及防下,竟然會在這個異世大齊朝與叛亂禍首重逢,實在令他心神難安。
可是齊朝并非唐朝,曆史在走向上并不一定會相同。他并不能斷定這個平西王安祿山也會反叛,更不能如唐朝奸相楊國忠之流以己心揣測而逼迫其反。所以,即使心下确實紛亂一團,表面上卻還是與其言笑晏晏,容色間紋絲不露。
座上四位親王,皆為太上皇之親信,隻聽太上皇調遣,且個個手握重兵。
李岚突然就驚覺了——
明皇,他的這位皇爺爺肯安然禅位放權的原因。因為即使太上皇已經不坐在那把龍椅上,卻仍然牢牢以己身牽系并把控着四位親王,以及他們手中加起來共六十三萬的邊鎮虎狼之師。
而王都長安京,禁衛軍南北衙兵七萬,潼關駐軍十萬,即使加上從鎮國公府卸走的八萬玄甲軍加上太子的東宮六率三萬,總兵力也不過二十八萬……
這也就是說,普通的政事國事,慶帝或可全權做主,但如果涉及動搖國本的軍情大事,慶帝就必須得請示太上皇,雙王共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