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八十年代少年班 > 第9章 皮下換殼

第9章 皮下換殼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三人舟車勞頓回到家,林大金立即領着林小堂去學校報道。

回來時,林二玉已經從郊外山上砍來一批竹子,蹲在家裡煩躁地劈竹片,邊劈邊抱怨:“該死的,錢沒賺到一分,活兒還要幹,虧大了!”

想想心裡還是不平衡,哪怕收了之後的尾款兩百,和今天交出去的兩百罰款一抵消,相當于啥也沒賺。

一分錢都沒落到兜裡,還要把答應的活兒給幹完,這能不氣嗎?

林二玉咬牙切齒:“該死的舉報人,我咒他一家都沒好下場!”

“行了行了,你小聲點。”林大金順手把門合上,壓低聲音:“你回來的時候沒被人察覺吧?”

“沒有,我哪回不是小心謹慎?連劈完的竹子細屑都打包扔到别的地方去了,不會被人發現的。”林二玉胸有成竹。

站在一旁的林小堂從兩人對話中悟出一絲不對勁,她撓撓腦袋,十分不解:“郊區山上的竹子不能砍?那難道也是集體财産?”

“那倒不是。”林大金擺擺手,拎起桌上的搪瓷杯灌了一口涼茶,解釋:“其實也沒個歸屬,想砍也可以去砍,民不舉官不究的,但要被有心人舉報,也可以給你按個不小的罪名,還是謹慎點好。”

剛被罰了兩百塊,回味過來的林大金終于知道肉疼了,家裡攏共沒多少存款,今天一下掏出兩百,元氣大傷,他可不想再生出什麼事端。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靠譜,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要不,二玉你來廠裡上班吧。”

他父母當初都是紡織廠的員工,兩人意外過世後留下兩個頂職名額,可惜林二玉年齡不夠,那會兒她才12歲,小學剛讀完,不可能接班。

勞動部規定招工年齡是16歲,讀完中學的林二玉才15歲,又沒到年齡,隻得在家閑賦小半年。

“去年年底你過完生日,年齡方面算是達标了,明兒我去跟主任打打招呼。”

打招呼免不得要送點小禮,看來還是要破費啊,林大金歎氣一聲,琢磨着該去商場買點什麼拿得出手不寒酸的禮物。

“廠裡有指标了?”林二玉驚訝。

“嗯,年底定下來的,隻有一個,俏得很。”

當初林二玉不能接班,廠裡也沒理由一直給她留着,畢竟單位要正常運轉,崗位上不能沒人幹事,這頂職名額也就白白浪費了,如今想重新進去,隻能等招工名額。

年底聽說廠裡定了一個招工名額,林大金其實沒做指望,顧家的老二顧露和林二玉同齡,也差不多到了進廠的年齡,這招工名額十有八九是顧露的。

這陣子顧家的聲勢挺大,顧雲這個天才神童被調到省城最好的學校讀書,在這一帶傳為佳話,廠長還當衆誇誇過顧雨,說顧家有福氣,出了個會讀書的娃娃。

任誰都看得出,隻要顧雨開口,顧露進廠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不過聽說顧露跟着去省城照料顧雲的起居生活去了,他顧家出了這麼個天才神童,不得捧到手心上?顧家也是父母早亡,隻顧露一個女性長輩,另請人照料顧雲肯定是不放心的,所以顧露這一去,大概是不會再回來。

這樣一來,林二玉就有戲了。

找主任做做工作,給老廠長打打感情牌,念一念以前父母在廠裡的種種,想必林二玉進廠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林大金覺得這事穩操勝券,痛惜兩百塊損失的悲傷稍稍緩解,“等會兒我去買兩斤茶葉,主任和老廠長都愛喝茶。”

“買茶?買茶又要破費。”林二玉不滿地嘟囔,手上動作卻沒停,小刀刮着竹片,動作幹脆利索。

林小堂不知不覺蹲到她身邊,靜靜打量被削成長20厘米、寬2厘米的小竹片。

竹蜻蜓的制作難度不大,在小竹片中央鑽個孔,将細長的竹柄塞進去就完事了,輕輕搓一搓竹柄,竹蜻蜓就能飛上天。

據說這件古老的民間兒童玩具後來傳入歐洲,西方的設計師從中汲取靈感研制出直升機。林小堂來了興緻,也想自己動手做一做。

剛拿起一塊小竹片,被林二玉劈手奪去,“幹啥呢,離遠點,别刺到手。”

“竹片細刺多,不小心插到手指裡,可有得你受。”

林二玉揮手将小妹趕開,回頭接林大金的話:“要不,随便送點東西得了。”

“這哪能随便。”林大金白她一眼,揣緊口袋,心事重重地往商場去了。

——

遠在省城的顧露也正為這事苦惱。

她站在房間幹淨透明的窗戶前,失神望着窗外,廚房裡炖着的雞湯熱氣将鍋蓋頂得哐哐作響,她絲毫未察覺。

聽到動靜的顧雲起身,去廚房拎開鍋蓋,往裡添了點水,沉着臉走進房間,“二姐,你有心事?”

顧露回過頭,滿臉寫着不愉快,嘴裡卻說:“沒什麼,隻是你大哥剛才來電,問我要不要回去進廠上班。”

“你想回去?”顧雲眸子微變。

“我回去了誰照顧你?”

沒有否認,那便是想回去,顧雲不是小孩子思維,她聽得懂背後的意思,眼神驟然變冷。

她和顧家人原本就沒什麼感情,因為她并不是顧家的小妹顧雲,她隻是和顧雲同名同姓的普通人物而已。

真正的顧雲是個天才神童,有着極為輝煌的一生。

從小便顯露天賦,9歲被招進少年班,成為少年班年齡最小的成員,也是唯一一位女童。之後參加競賽無數,每次都榮奪第一,在全國上下造成一次次的轟動。

剛剛改開的年代,國家急需人才,少年班的建立,旨在打破常規,以特殊的方式選拔和培育人才。

人們對優秀教育資源的需求反饋在這些天才兒童身上,加之媒體的渲染,以優異成績脫穎而出的神童激勵無數人,大多數家長做起望子成龍的美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