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師弟是我心上人 > 第1章 師兄弟

第1章 師兄弟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太行山下,飄雪的酒廬。

“上回說到那位聖人,自張果老洞得道後,苦惱無衣缽弟子,于是在洞府裡留下道義,飄然而去。後人參悟道義,尊其為祖師,始創教派,得皇室敕谕,賜下陽泉為封地,從此教派得名,曰陽泉宗。”

說書人甩闆一響,慣常一片叫好聲。

風雪漫天,隔斷在外。傍着山腳,矮矮一間草廬不曾壓塌了腰,内裡更别有洞天。

紅泥小爐溫的酒正好。

太行地界,背靠仙山,來往過客,有仙有凡。

不過是借一方寶地歇個腳,或是在人堆裡打探些消息;三分醺意的酒客搖晃着手中的葫蘆誇耀,說是山中猴兒偷走的仙人酒。

也有認真聽書的。

穿大紅衣裙的姑娘,梳着兩條辮子,背着一把拂塵,手邊擱着一把長劍,一壺酒,一杯盞,占了正對着說書人的一張八仙桌。

杯中酒飲了三分,眼眸清澈而明亮,未見醉意,雙手托腮,聚精會神地在聽說書人講故事。

“卻說那聖人不曾走遠,隐居在西邊的系舟山上,選了最高的一座山峰結廬修行。從此世人将那座山峰稱為靈山,意謂靈氣彙聚之地,傳說乃太行山靈脈所在。”

有酒客常來此歇腳,起哄道這段書說了八百回,聽得耳朵都生繭了,叫嚷着換些新鮮的。一時間此起彼落,不乏應聲附和的。

“前兒個在西山,聽了一出劈棺驚夢……”

“對對對!就是那出《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紅衣少女俏臉薄怒,從腰間系着的絲縧上摘下一顆鴿子蛋大小的明月珠,在掌中滴溜地轉悠着,眼含挑釁地掃過那群鬧場的人,遞與說書人。

“莫要理會,隻管接着往下說。”

有那等好奇的張望了一眼,咋舌不已。雖說這是仙山腳下,也不常遇到這般出手豪闊的。

說書人眉開眼笑地謝過賞,随後團團地打了個稽首,笑呵呵地圓場道:“看官或有不愛聽的,卻不知這酒廬裡坐得滿滿當當、等着小老兒的故事下酒的,不都是為了聽兩耳朵——系舟山上那二位來的嗎?”

此言一出,酒廬裡又起了歡聲笑語,暖意微醺之間,紅衣少女的一雙眸子愈發明亮。

要說那上古神佛遠遁天外,神州大地過去了數千個寒暑,一茬又一茬的修仙者放不下飛升的執念,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虛無缥缈的大道。

千餘年前,傳聞王屋山道人服用丹藥飛升;而後,五台山高僧坐化祥雲萬道。

連番異象引得散修聞名而來,于附近山中結廬,落地生根。

從那以後,太行一帶的修仙門派,漸漸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

天下修仙宗派雖說五花八門,修行的法門各不相同,但可籠統地劃分為四個境界——朝聞境、登臨境、成聖境、通天境。

朝聞且登臨,成聖望通天。

從邁入修仙門檻,到飛升九重淩霄,道盡了修仙者窮盡一生的追求。

然而,近一千年以來,不再聽聞有人飛升;止說這晉升成聖境的,數遍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不過一十二人。

直到三百年前,有一不知名姓來曆的修道者,在張果老洞中悟道,天地間生出了第十三塊成聖碑。

于是四海皆知,世上又多了一位聖人。

這就是系舟山上的那位老神仙了。

其後,陽泉宗得了聖人傳承,在太行山域開枝散葉,曆經三百年,隐隐有天下第一宗門的氣派。

當今天下,仙俗混居。皇室式微,不得不依附仙門生存,曆代君王即位後都不會忘了加封陽泉宗。三百年間,宗門不斷壯大,如今所轄六州三十六縣,疆域之廣,遠勝昔日諸侯。

可數百年過去了,宗門内外能稱為“聖人”的仍隻有隐居系舟山的那位。聖人避世不出,僅收了數名弟子,其中有兩人,驚才絕豔,名震天下。

大弟子溫文爾雅、八面玲珑,是青年一代中的謙謙君子,修仙界尊長們颔首稱道的領袖之才,平生未曾行差踏錯半分,從未有半句言語失當。

三弟子天資縱橫、孤高如月,傳說他的劍如其人,挾裹着萬年的冰霜,七年間約戰各大宗門未嘗一敗,被譽為成聖境以下第一人!

聖人不出世,成聖境以下第一人,亦可稱之為當世第一。

不過二十三歲,就令天下俯首——這樣的故事,豈不比躲在山洞裡清修不知歲月更讓人熱血沸騰、悠然神往!

“要說那三弟子不但引得萬千男弟子的狂熱追捧,更是宗門女弟子們心中的高嶺之花;奈何其人惜字如金,一心向道,無人敢在他孤高冷漠的氣場前近身,更不用提表白心迹了。聽聞陽泉宗曾有位師姐守在山門三年,朝夕翹首以盼,竟未得他隻字片語;倒也不足為奇,要我說這普天之下聽聞他講過半句話的都屈指可數……”

有人好奇插嘴:“不開口說話,那是如何約戰天下宗門的?”

說書人偏生打住了話頭,優哉遊哉地呷了一口茶,方才微微一笑:

“他隻拔出了他的劍。”

一言驚落了風雪,萬籁俱寂。

人人皆在遙想出劍時,那比月光更冷的霜花……情不自禁地感歎:

“此生不知能否親眼一見。”

紅衣女聽得出神,低頭暗想:卻不知如何才能一睹絕世風采……念頭方轉,臉頰微紅,悄悄在心上言道:我說的是他的劍。

說書人說到得意處,口若懸河,眉飛色舞:

“若是隻為一睹劍法,又有何難?,眼下不就是絕佳的機會?不知諸位可曾覺得,年節過後,太行山眼看着熱鬧起來了?”

當下還在農曆正月裡,元宵節已過,走親訪友的少了;然而細心的不難察覺,太行一帶最近外來客漸漸多了起來。

酒客聽得懵懵懂懂,忽有一人拍手笑道:

“是了,又到了七年一度的朝聞台大比的日子了!”

當今天下,修仙界百花齊放,各門各派皆自恃正統,對其他宗門嗤之以鼻。論道分不出高下,總有不服氣想動手的時候,于是就有了七年一屆的朝聞台大比。

朝聞境乃甄别修仙資質的門檻,朝聞台則是邁過了修仙門檻、未臻聖人境界的修道者們的切磋試煉之地。

修仙之人,無論所屬宗門大小,或是山野散修隐者,凡是年滿十七歲、未滿二十五歲,皆可在朝聞台上一較高下。

“太行山間,忽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人,都是沖着今歲的朝聞台大比來的。”

剛過完年,許多宗門就已動身。雖說還有半年光景,早些準備總不會吃虧。

聽聞此言,有人心中不解,暗暗嗤之以鼻:早早趕來熱場子,難道排名就能靠前些不成?

說書人搖頭晃腦地講道:

“老神仙的那位大弟子,十八歲那年于朝聞台上奪魁,一朝驚動天下。今歲又恰逢其會,不知榜首之争花落誰家……”

話音剛落,那位酒醉後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葫蘆客,忽然拍案而起,應聲道:

“必定是他那位三師弟了!”

衆人一驚,随後仔細推敲,皆以為然。屈指算來,上屆朝聞台大比時,那位三弟子年僅十六歲,未露鋒芒;現如今正當年,若他今歲下場,天下還有誰人是對手?

看客們唏噓感慨,既然有此人在,其餘庸者何必早早前來自取其辱?

外頭雪下得緊,酒廬内恰似火盆炙烤一般,暖意洋洋。喝得熱火朝天的酒客們,大多除去裘襖,隻着薄薄單衣;更不消說修道之人,不畏寒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