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滾一邊兒去!”李四娘這話腦子都沒過,直直從嘴裡出來。
葉開糧更是沒理會葉以舒。
他倆早已習慣護着幺兒。
不僅僅是幺兒會哄人,長得好。還因為大兒幼時懂事,懂事着便也被忽略成了常态。
到現在嘛,他爺奶就是偏心也覺得自己的做法再正常,再公正不過了。
這一頓飯,小叔要銀子的事兒最後還是沒有個結果。
但飯後,心氣不順的小嬸逮着小叔進屋,瞧着是像要談論談論簪子的事兒。
他可不管這些,拉着他爹娘抛下碗筷就進屋。
去山上之前,他再三叮囑自己爹娘提防着小叔一家,然後才收拾了東西上山。
而在他離開沒多久,西廂房裡就吵起來了。
小叔破門而出,不久就不見了人影。
那邊李四娘追過來,見院中葉正坤正在曬稻谷,立馬叉腰呵道:“你弟弟都氣跑了,還不快點去追。”
葉正坤低頭道:“娘,那這稻子……”
“回來再弄不行!”李四娘道。
又瞥見東廂房屋裡在縫衣服的施蒲柳,更是氣不過,一腳踢在裝着稻谷的麻袋上,疼得他老臉一皺。
不過又礙于顔面,繃着臉,自個兒轉身回房去了。
葉正坤輕歎一聲,老老實實地出門去。
剛出了院子沒走多遠,就碰上一個年長的婦人挎着籃子過來。葉正坤停下,道:“二嬸。”
“是正坤啊,我正要去你家呢。”
老婦人葉以舒是二叔公的媳婦,叫王玉霞。
她比李四娘年長不過五歲,但頭發斑白。
從前上頭的公婆還在的時候,她跟她嫂子過着辛苦日子。而老幺媳婦,也就是葉以舒他奶李四娘,那日子就如今天的金蘭這般,好吃好玩,耍着日子過。
所以王玉霞從來就跟李四娘不對付。
她先往他後頭望了望葉家的院子,然後拉着葉正坤往邊上走了兩步。
“舒哥兒可在家?”她低聲問。
葉正坤搖頭道:“阿舒上山去了。”
王玉霞點頭,拿開籃子上罩着的布,将裡面一雙長皮靴跟一條兔毛圍脖拿出來。
“這兩樣你悄悄拿家去,他順哥嫂嫂給他做的。”她眼角皺紋很深,是個愛笑的人。
“這怎麼使得。”葉正坤擺着手不敢收。
“拿着。”老太太臉色嚴肅了幾分。
“你家舒哥兒是個好的,皮靴子方便他進山穿,兔毛領也是他送我們那隻兔子的皮做的,我們就出了些針線活。”
“可是二嬸……”
“别婆婆媽媽的,又不是給你的,是給我家舒哥兒的。”
王玉霞以前就覺得老大心地好,但性子不行。
優柔寡斷,撐不起家。做什麼都被那李四娘指揮着,跟牛似的。他最是不喜這種脾氣,倒是舒哥兒,和她喜好。
“你好生守着,别讓你那老娘給收了去。我可是做給阿舒的。”
說罷,老太太就匆匆忙忙離去。要不是送阿舒東西,她是不願意來葉老三家的。
葉正坤抱着東西在原地僵立了半刻。
娘不許他們跟大伯、二伯他們家來往,但大伯二伯以前對他很好。知道自家哥兒跟他們有往來,葉正坤欣慰。
粗糙的手摸着軟乎的兔毛領還有那針腳極好的長靴,葉正坤心道:還得多找些皮子讓自個兒娘子多做些,哥兒上山蛇蟲多,有這個也是個保障。
葉正坤悄聲回家,先把東西藏好。然後又如老牛一般,頂着出來的朝陽,吭哧吭哧攤曬稻谷。
*
下林村别的不多,就是樹多。樹木枝繁葉茂,占據了大片山林。
正是因為此,下林村的地就少。
像村口幾十年前搬過來的施家,他們來時村裡已經沒有地可以分了。要種地,要不然就開荒,要不然就等着人家賣地。
葉家地不算少,有二十幾畝。田地都是肥沃的上等田,山地土質也好。
這些,都是得益于葉以舒的爺當初是幺兒,得偏寵。所以分家時,那是分得一手好東西。
至于上頭的兩個大哥,那就隻能撿他剩的。
當年因為分家鬧得難看,也因着此,葉家跟其他兩家幾乎斷了走動。
也就大房這邊時不時維系着,再有葉以舒後來多多走動着,這才又親密起來。
不過這事兒,李四娘那邊都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