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肅帝覺得他耳朵好似有毛病,問道:“你是說老二帶回來的女人将王府的奴才揍了,結果自己關上門在那兒哭?”他的眼角已經被歲月侵染,說話時有了溝壑似的痕迹,就身上氣度與說話語調看着與太子有五六分的相似。
事情說起來确實就是這回事,被揍的人隻能忍着沒地兒哭,揍人的人躲在房裡抹眼淚。
“那丫鬟跟季家姑娘走的近,所以在府裡頗有幾分不将其他人放在眼裡的意味,先前蘇氏一退再退……直到那丫鬟不準蘇氏照料王爺,蘇氏才動手。隻怕也是蘇氏害怕王爺有閃失,所以說什麼都不肯讓旁人接近王爺。”
話裡還是有幾分替蘇清清開脫的意思,可說到底如果蘇清清不在意霍慎,她完全可以像之前那般忍下來,沒必要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拿随玉開刀,還給府裡下人都扣上二心的帽子,雖然頂着與霍慎關系匪淺的名頭,讓人覺得她不好欺負,在王府裡立了威,但卻把他們都得罪了遍。
明肅帝聽到下面的人提起季家姑娘,恍然想起先前太子跟他提過一嘴,“聽說蘇氏跟季家姑娘眉宇間有幾分相似,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隻不過倒也不是十分像,大概是因為蘇氏在衣着上有幾分與季家姑娘相仿,身量姿态有些許相同,所以看上去像罷了。”她們兩人還不至于一眼看上去就能聯系到對方,或許是因為霍慎的存在才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将兩方作比,比着比着不單單是能看出差别,那些相似的點更是突出了。
宮裡知道蘇清清的存在,可宮裡一直都有意無意忽略她,胥吏被稱作下九流行當,皇家不可能讓這樣出身的姑娘當王妃,如今聽到蘇清清跟季家姑娘有點相似,好像衆人都理解了霍慎在京城時滿身的心高氣傲,誰都馴服不了的野馬性子怎麼偏生娶了蘇清清。
京城無人不知霍慎與季家姑娘兩情相悅,早在霍慎還是皇孫時,就有不少人笃定季家姑娘會嫁入皇家成為皇孫妃,如今季家姑娘為了等霍慎回京,更是耽誤了整整四年光景,女子最好的年華都用在等他上,這一點上誰都對季竹吟側目,畢竟霍慎被貶黜西北,誰也不知道他需要多年才能重返京城,但她就這麼一直守着。
“當年早讓兩人成婚哪有這些事。”明肅帝是對霍慎不怎麼上心,可霍慎要娶季竹吟這事他是牢記在心的。
那時候明肅帝還不曾登基,還隻是儲君的時候,霍慎就跟他提出要娶季家姑娘為妻,但是因着先帝還在世,皇孫們的婚事要先過先帝那關,所以明肅帝并沒有決定權,後來直到先帝駕崩這事也沒個說法。
明肅帝登基之後,霍慎私底下向明肅帝重提婚事,明肅帝一口就應允二人的事,隻不過張皇後看不上季家姑娘,覺得季竹吟罪臣之女的身份不配嫁入皇家,極力反對霍慎娶季竹吟。
再後來便是霍慎被告發販賣私鹽,這件事明面上沒說是霍慎做的,但是從明肅帝一氣之下剝奪霍慎爵位,将其貶為庶人,所有人都默認霍慎做了,而霍慎與季竹吟的婚事就這麼一再耽擱。
直到天闵二年,事情終于被調查清楚,當年販賣私鹽之事其中另有隐情,環環相扣下将罪名扣到霍慎頭上,堂堂大啟皇子不僅慘遭奸人陷害污構,竟然還被誣陷成功,使得霍慎背了幾年罪人的名頭。
得知真相的明肅帝立即想讓霍慎回京,到底是皇家血脈,當年又是自己一時心急才釀成的錯,明肅帝心裡還是有些許愧疚,為此他主動提起霍慎跟季竹吟的婚事。
季竹吟的等待明肅帝都看在眼裡,懷着對霍慎那絲愧疚的心思,他樂意成全兒子心願,結果霍慎卻是要多留偏關兩年,明肅帝這才知曉霍慎在偏關已經跟人拜堂成婚。
“你先退下吧,昭王府那邊無需再盯着。”肅帝現在是大撂手,既然張皇後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他也懶得再管霍慎的婚事,他要是真心喜歡季家姑娘,定然會再次跟自己求聖旨下旨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