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種芽苗菜的法子,宮裡頭已經有人來看過了。
趙王氏和趙骅更是除了他小院的人以外,第一個看的。
這東西看一眼就會。
趙王氏打算送的禮,當然不是一小把芽苗菜,而是打算連着這法子一起送出去。
比起賣芽苗菜賺錢,顯然是拿去交換人情收益更大。
再說,那些王公貴族世家大族,可不會缺新鮮蔬菜吃。
無論是暖房種植,還是從南方運過來,頂多就是價格貴一點。
他們打算送的,主要針對的是類似魏學海那樣家境比較清貧的官員。
這些相對下層的官員,才是趙骅示好的目标,也是他能夠交好的目标。
往上,人家壓根不稀得搭理他。
再往下,對他來說交好的價值不大。
招攬談不上,他也不能招攬。
但官場上混個好臉,将來無論是自己辦事還是加重子弟辦事,都能有三分薄面。
夫妻倆商量好了,第二天就跟趙淩商量(通知):“爹娘拿你種菜的法子送人,淩兒會不會不高興?”
趙淩表現出一貫的大方:“不會。”他已經收拾完了,催他爹,“爹!出門了,要遲到了!”
他要去上學,他爹要去上班!
不要以為今天沒朝會,他爹就能随便遲到了,為了他能過富家公子的生活,給他去卷啊過氣探花!
趙淩屬于上早班的人,他得進宮陪王太後用早膳。
趙骅以前就是到了時間點卯,完了就拿出家裡帶去的早飯慢慢吃,吃完再開始辦公。
但是兒子一開始上班,他也被逼的隻能早起。
畢竟他不能放着三歲的兒子自己進宮,哪怕心裡面放心,表面上也得做一套出來。
開玩笑,現在他兒子可是在太後面前挂了号的人,連陛下都知道,他不重視一個看看?
這麼天天一早送孩子,好處也不是沒有。
他感覺自己像是回到了當初求學的時候,也是早早起床。
區别在于那時候是起床晨讀,現在早早開始工作。
正好年末,提早這一個時辰,倒還真的能多做不少事情。
趙淩現在進宮,搜查程序已經很簡單,檢查完畢,就有小車等着他,直接把他拉到長樂宮。
進到殿内,他見宮人已經在擺飯,就哒哒哒跑到寝宮外頭,悄咪咪探頭:“姑外祖母~你起啦~”
寝宮是寝宮,不是寝室。
他不進去寝室門口,絕對不是因為跨門檻吃力。
開玩笑,他腿長三丈三!
小孩兒的聲音穿透力強,很輕易就傳進了室内。
王太後本來就已經梳妝打扮好了,沒吩咐身邊的宮人,自己扶着碧荷的手站起來,往外面走到大門邊,就看到有個小腦袋扒着門框往裡頭瞧。
這幅樣子蓦然和記憶中的畫面重疊起來。
那時候,她的溯兒也是這樣。
那時候不知道有誰在溯兒跟前嚼舌根,小小的人兒悄悄跑到她跟前,問她:“你才是我娘親嗎?”
當時她怎麼回的?
哦,她說:“你的娘親是王妃娘娘。”
那時候的她,連認下親生兒子的權力都沒有。
王太後愣了一瞬,馬上緩過神來,一邊往門口走,一邊笑着對趙淩招招手:“淩兒,昨天去郊遊了?跟姑外祖母說說。”
郊遊什麼?
一路睡過去,到了地方吃了頓飯,看了點荒山野地就回了。
但是作為第一個出城的小朋友,他就不能表現出索然無味,一邊翻牆一樣翻過門檻,還得認真說道:“姑外祖母,城外的房子好多都和我們的不一樣。”
王太後還以為他會說出一些童言稚語,沒想到會是這樣的話,問:“哦,哪裡不一樣?”
趙淩比劃着房子的樣子:“大力叔說是土坯房。那是土做的房子嗎?屋頂也不是瓦片,是茅草,看上去又矮又暗。他們為什麼不和我們住一樣的房子?是不想嗎?他們穿的衣裳看上去很薄,感覺會很冷,是沒有暖和的衣裳穿嗎?”
他面對着王太後,背對着門口,看不到他背後來了一男一女,顧朻和窦榮一左一右站在他們身側。
這兩位就是大虞的皇帝顧潥和窦皇後。
顧潥對宮人們比劃了一個手勢,不讓他們動作,靜靜聽王太後逗小孩。
他們沒想到會聽到小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是一個很好的孩子,他們想。
三歲就能看到百姓疾苦,不像某些皇親貴胄三十歲……到死都高高在上酒池肉林。
王太後微微彎腰,牽起趙淩的手說道:“不是他們不想,是他們沒有錢住我們這樣的房子。淩兒将來長大了,願不願意給他們蓋好一點的房子,穿暖和的衣服?”
這是讓他長大了去當扶貧幹部嗎?
倒也不是不行。
小湖村距離京城那麼近,擱後世,說不定還沒出城呢。
他在那裡還有房屋田産,能夠不在上司眼皮子底下做事,還能有一份工作,雖說薪水可能會低一點,但應該能算是個公務員?
這輩子不用考公就能上岸嗎?
那敢情好啊!
“好呀。”别的不說,蓋房子他專業啊。
土木老哥就業廣,他幹啥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