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潼從書櫃上随手抽了本書打發時間,時不時看一眼手機,等何映回他消息。
他翻到的那一本書上面剛好有關于心理學的内容,梁潼按目錄找到“喜歡逗别人玩是什麼心理”的專題。
從來沒聽說過名的專家誇誇其談,大段大段的文字還比不上邊頁的編輯總結有用。方框裡的小字寫着:
1. 喜歡調戲或挑逗他人的人可能出于一種心理需求,即刷存在感。
2. 他們通過引人注意的行為來增強自己在社交環境中的存在感。
3. 有時,這種行為可能源于他們感到不被重視或缺乏自信。*
梁潼把這本破書又塞回了書櫃最角落的位置。
亂分析,一派胡言。
除了小部分人是出于自己的劣性根去招惹别人外,大部分人做出這種行為的出發點并不是自己,而是想得到對方的回應。
不在于回應了什麼,而在于那個人。
僅僅隻是多回了一句話,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自己把邏輯盤順後的梁潼将行為進行到底,給何映發了個定位。
映目:……我隻是想問有沒有家裡人照顧你。
映目:怕你一個人在家出事。
梁潼喉嚨有點幹,定定地盯了這兩行字很久。他突然後悔給何映發定位了。
上網課的隊伍愈發壯大,老師們逐漸倒下,一層樓三個班可能都隻剩一個老師能巡樓,鄰班就聚在一起聽網課,反正老師基本都一樣,湊一起能顯得教室沒那麼荒涼。
可惜師生有死撐的意志還不夠,飯堂先一步罷工了,人手稀缺實在撐不起一日三餐的運轉,三中領導思忖了一下,直接大赦天下,提前放寒假了。
說是放寒假,實際上在過年前一周都要上網課,不過考慮到身體狀況不佳,先讓大家回家調整了一天,才開始執行每節課打卡。
三中老師用tx會議比較多,成員按名字首字母排,何映和梁潼排得近,每次上課何映都能看到他的頭像。
那是一隻在沙發上半阖着眼的緬因貓,具有攻擊力的體型和懶散的狀态達成了一種奇特的和諧,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家裡養了貓的數學老師在課間聊天時就問道:“梁潼頭像好好看啊,你喜歡緬因貓?”
梁潼在頻道裡回複道:對 很想以後養一隻
數學老師:“緬因不太好養噢,沒養熟之前可能會抓傷人,養熟後會蹬鼻子上臉。”
她是狂熱愛貓人士,平時社恐不怎麼和學生交流,提起貓倒是話多了不少:“我關注的一個養貓博主,他家的緬因每天都要和主人睡一張床,還會趴在主人身上,脾氣也大。”
梁潼:沒事 就好這一口
何映眼皮一跳,對緬因貓的好感度降到了最低。
他們上輩子從來沒問過對方要不要養寵物,一是梁潼沒耐心照顧,二是何映不願把梁潼本就不多的關注再分給其他的東西。
所以在三天後發現自己旁邊的頭像不是那隻看不順眼的緬因貓後,何映第一反應是梁潼終于換頭像了。
然後他才反應過來,梁潼沒進網課。
他把開會的列表翻了一遍又一遍,等了兩節課,他旁邊的緬因貓頭像都沒出現,實在沉不住氣去找了黃格。
黃格還在病着,沒注意有沒有少人,何映來和她說了之後才去聯系梁潼,發現電話打不通,消息也不回。
她打給梁潼的家長,對方沉默了一會說後說自己不在省内,就算現在審批也至少得隔離七天後才能回來。
黃格隻能問何映:“你知道他家在哪嗎?現在沒人能聯系得上他,家裡人也不在身邊。”
何映腦袋空白了一瞬,腦子裡閃過無數個不好的猜測,立即換衣服出門。
街道上幾乎沒有車經過,何映的車還在學校,隻能在樓下掃共享單車,車把都擰到底了速度也稱不上快,車還不停發出“您已超過最高時速”的電子提示音,吵得人心煩意亂。
梁潼給他發的定位隻具體到哪個小區的哪棟樓,何映就在樓底往上望,看哪家的陽台挂的衣服是梁潼的,終于在脖子酸之前認出梁潼家在11樓。
他大力拍打着房門,手都拍紅了,卻毫無知覺,大聲喊道:“梁潼!梁潼你在裡面嗎?!開門!”
十分鐘也不見聲響,何映急得冒汗,打算去找小區物業,突然注意到這個鎖是密碼鎖。
病急亂投醫,他按了梁潼的生日,系統滴滴顯示錯誤。
他把梁潼身份證後六位,中考成績,高中學号,乃至社交軟件賬号都試了個遍,最後密碼鎖直接鎖住了,讓他十分鐘後再試。
“嘀——”的尾音還沒響完,門就打開了,梁潼扶着牆站在門後,聲音嘶啞:“你怎麼來了。”
何映沖進門死死摟住他,用力大到把人勒得喘不過氣,激動到說話都不利索:“我還以為,還以為你出什麼事了——!”
梁潼想讓他離自己遠一點,避免再感染一次,但何映看起來狀态比他這個病号還要不好,梁潼甚至覺得,這時候要是伸手輕推他,何映就要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