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笛的運氣真好!面館開張第一天,便是顧客滿盈。她沒有做任何紙面宣傳,也能達到客似雲來——誇張了。誇張了!
不管面店生意是好是賴,總得需要個信得過的人。
葉笛的丈夫拉不下臉來招呼客人,隻管将店裡的事交給店員們。誰不想偷會兒懶摸個魚?老闆一味地将活兒都壓在店員身上,時間長了,誰也不願意。他也看出店員的不作為,嬉皮笑臉的聲音聽起來刺耳,但他不立即當面說,反而讓葉笛事後再去說。葉笛下了班回看監控,再給店員們開個小會,引來了怨聲載道,而且她自己也累。
葉笛的公公自告奮勇要來看店,順便看着自己的兒子。他打了包票,說是教不會兒子如何成為大富翁,但可以幫他戒了打牌兒的習慣。
公公一進面館,嘴裡的話就不斷,但他不和店員說,也不和兒子說,以自言自語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心聲。
“這花裡花哨的東西都沒用。就拿剪頭發來說吧,懂行的都知道,花上十塊錢,到樹底下的剃頭匠那裡一步到位,沒那麼多廢話,沒那麼多花花腸子,卻是讓人舒服的想睡覺。要是不想出去,就在家自己拿個小推子,幹淨又清爽,還省錢了呢。”
“爸,你說什麼呢?咱這是面館,吃碗面條兒,跟理發有什麼關系?”
“都是一個理兒。你看有些賣日本拉面的,六十多塊錢一碗,好吃嗎?看起來精緻,其實沒内涵沒味道。真的正宗拉面,二十塊錢一碗,地道好吃。有的才十塊錢,物美價廉。”
“一會兒來了人,你就少說話。像我這樣,别說别幹,就不會有錯。”
當老子的還會聽兒子的?笑話!
葉笛公公自诩有分寸,不會有言多必失的情況。幾天過去,店裡相安無事。葉笛終于可以下班後直接回家了。家務事早就積攢了一大堆,沒時間收拾。孩子送到奶奶家,周末裡在店裡見一見。孩子是開心了,離了媽媽的掌控,爺爺奶奶也不會管得太多,就是管了也可以選擇不聽。葉笛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直皺眉頭。她一直認為男孩子是需要“棍棒教育”的,等到他長大了再管,什麼都晚了。
整天泡在店裡,葉笛的公公也覺得累,也想給自己放個假。犯懶的念頭升起來,整個人的身體就不聽使喚了,脾氣也見長,看什麼都不順眼。他突然就理解了自己兒子出去打牌的樂趣。兒子還是給了爸爸面子,最初一兩天呆在店裡,後面開始照常準時打牌。當老子的自己都想着如何來個假期,對于兒子的行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葉笛下班後有了時間,将自家積攢的家務活給打理了一遍,又把孩子接回家裡來,督促他學習。五年級的男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心思,爸媽不上勁兒,容易養成懶惰的習慣。為了改掉已形成的壞習慣,葉笛與孩子鬥智鬥勇,又買了兩把戒尺,敲着桌子吓唬他。
新買的戒尺,在第一下就被敲斷了,橫着從中間斷裂,成了細長的兩半。母子倆皆是愣愣的,孩子先笑了,葉笛也笑了,敲着桌子讓孩子趕緊寫作業。拖拖拉拉的直到晚上十點才結束“融洽”的親子時光,這個時候,店裡也應該關門了。其實早就關門了,葉笛的公公可能是真的太疲乏了,九點一過就讓店員們走了,碰巧來了一個打包帶走的食客,正準備下班的店員們面面相觑,左右為難。
老人家大手一揮,将這位食客給趕走了。他的語氣格外輕松:“下班,走人。”
開餐館的最忌諱趕客,次數多了,人家就不愛來了。再經口口相傳,來的人會越發少,尤其是老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