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逅不喜歡将女兒放置雙方老人處,但在他出差的時候卻又不得不那樣做。為了女兒,他推掉了很多出差的工作,這樣一來,對于他的晉升有所影響。即使他不在乎工作是否能再上一個台階,但總是推辭領導的安排,也不是個長久之計。所以,當蘇柰成為小學生了,有了一點點大孩子的樣子了,孔逅不得不将精力多往工作方面傾斜一些了。如果再以女兒小為借口,他的工作就會舍他而去。
這麼多年,他信得過老人們不會在小孩子面前亂說話,但有時也會怕老人們的忽然感慨。蘇柰三四歲的時候,老人們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在蘇柰面前慨歎她的可憐,小小的人兒早早就沒了媽媽。蘇柰将這話說與孔逅聽,孔逅當即就不高興了。事實是事實,但将這事實說與一個小朋友聽,這有什麼好?難道要在她幼小的心靈裡裝有生與死的概念嗎?孔逅對長輩們說,可以告訴她有關珍惜生命的積極詞彙,而不應讓她知道死亡的意義,尤其是沒有媽媽這件事。
十二月了,一年裡每到這個月份,都讓人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既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态,又懷有再努力一把的積極想法。人本來就是矛盾的,每年這個月份,又添了糾結的問題。
方想對蘇柰也很好,這是孔逅眼裡的景象。其實方想對蘇柰真的挺好,前提是自己兒子不在的時候,她對蘇柰也算是無微不至的細心照顧。雖然她從未對蘇柰有過任何稱呼,但她也不會在物質和行為上委屈蘇柰。
外人見了她倆,都會說這媽媽真好。方想聽了,臉上現了嬌羞的一面。蘇柰卻不以為然,悄悄地斜了眼睛瞥方想。她小,但知道這位是阿姨,不是媽媽。不僅不是血緣上的媽媽,更不會名義上的媽媽。
她不喜歡她,正如她也不十分樂意接受她。
當孔逅說自己要出差幾天時,方想便自告奮勇地表示會接蘇柰放學,在她嘴裡,蘇柰是用“她”所表示的。孔逅不喜歡這個叫法,但習慣成自然,也就接受了。這或許是方想的表達習慣吧!她的兒子也被她稱為“他”,孔逅與她相處半年多,還不知道那小男孩兒的名字呢。方想永遠都是“他他他”“她她她”的。孔逅回憶了一下,方想在上學時也是這樣稱呼他的。
孔逅出差六天,中間跨了兩天周末。方想自作聰明地說:“平日裡放了學送到奶奶家,周末的時候送到姥姥家,對不對?”孔逅欲要說不對,短暫的沉默之後,笑着搖搖頭,卻又不說正确的方案。方想很會給自己找台階,笑道:“放心好了,我一定會将她安全送回家。”
蘇柰不喜歡讓方想阿姨接自己放學,對着爸爸膩膩歪歪的。孔逅想讓女兒自己說出内心的想法,但女兒除了撒嬌就是不說。她想讓爸爸替自己說出内心的想法,爸爸卻裝作不懂的樣子,但有意将不上鎖的手機放在顯眼的地方。他注意到了蘇柰偷看手機的眼神,隻想笑。
方想送蘇柰回奶奶家,蘇柰下了車頭也不回地向前走,還不忘揮手說拜拜。她不要說“再見”,因為她并不想見方想阿姨。蘇柰偷偷地給顧老師打電話。人小,腦子好使。她早就将顧老師的手機号碼記了下來,以做作業的名義向奶奶借手機,躲在廁所裡悄悄地給顧老師打電話。
那時正是顧清英下班趕公交車的時間,為了不讓自己在寒冷中等待時間過長,也為了不必多花兩塊錢坐地鐵,她必須要趕上這班公交車。手機響起來的時候,她隻是看了一眼便不理會——陌生号碼,不接也罷。
這人還真是執着!一遍不接,就兩遍;兩遍不接,就三遍。次數一多,顧清英有些煩,便調了靜音。城市交通工具多且便利,但早晚高峰依然擁擠。她連站姿都很難保持,更不消說還要在人多的時候接聽電話——陌生号碼不接也罷!
奶奶發現了小孫女兒躲在廁所悄悄打電話,突然就發了脾氣,說蘇柰撒謊玩兒手機,用“不聽話”三個字做了結語。蘇柰因為顧老師沒有接她的電話而傷心,又聽了奶奶的數落而難過,在飯桌上抽抽搭搭,連飯也沒吃。奶奶看了又覺得可憐,忙輕聲細語地勸着。這一勸,蘇柰直接起了哭聲,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爺爺怪奶奶小題大做,招人哭,可恨。
奶奶趕緊将蘇柰抱于懷中,輕輕拍打着她的肩部,努力平複小孫女兒的心。爺爺輕聲道:“要不要給爸爸打電話?”蘇柰搖搖頭,抽噎着:“我想給顧老師打電話。”爺爺奶奶聽了,悄悄對視一眼,扯謊道:“小甜果先吃飯,吃完飯再打電話,現在顧老師也在吃飯呢。”
聽聞顧老師這個時間可能也在吃晚飯,蘇柰瞬間沒了脾氣,乖乖地往嘴裡扒飯。祖孫仨人很有默契,吃了飯,這茬也就假裝都忘記了。
蘇柰還是聽話的,早早地就回了房間睡覺。爺爺奶奶在客廳裡低語,借着電視聲的掩蓋,議論起這個顧老師究竟是誰,已經聽聞好幾次了。每次提起來,氣氛就不對勁兒。瞧吧,剛才不就是這樣嗎?小甜果自然知道顧老師是誰,可是他們老兩口不知道啊,為什麼一瞬間就不知所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