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幾聲蟬鳴,一天天熱了起來,果園裡的果樹在喜哥兒的精心照料下,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雖說今年基本上是吃不上果子的,但喜哥兒仍是樂的牙不見眼。
“竹竿拿上了嗎?拿好就趕緊過去那邊,去晚了可就都被别人給捉走了。”喜哥兒提着竹燈籠,等在門外催促道。
周宵拿上竹竿,随手把門關好,“走吧。”
二人匆匆往山腳趕去。
如今到了一年一次捉知了的日子,家家戶戶幾乎是全員出動,顧筠和周銘不想去和村裡人在山上争搶,二人就把果園的知了包了,周宵和喜哥兒他們去山那邊捉。
要說這知了可真是個好東西,新鮮的知了油炸了,直接吃,外酥裡嫩,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還能賣去鎮上飯館換些銀錢。
知了皮還有要用價值,每年到這個時候,鎮上的醫館都高價收知了皮,十隻一文錢,算是村裡人為數不多的一項額外收入。
周宵和喜哥兒趕去山腳時,已經有不少村民眼睛瞪得像銅鈴,趴在樹上找了,生怕遺漏了一隻。
“喜哥兒,你們怎麼才來?再晚點兒都要被捉沒了。”谷大力正和村長他們奮力捉蟬,擡頭看到喜哥兒他倆才過來,不由開口詢問道。
喜哥兒摸了摸鼻子,“晚飯吃的晚了些。”
“那你們就先在這塊兒和我們一起找吧。”村長開口道。
喜哥兒他們點頭,和爹爹他們一起,人多,晚上也不怕。
捉知了的人特别多,生動演繹了什麼叫人比知了多,好在知了也比較争氣,一棵樹上就挂了三四隻。
此起彼伏的“這兒有一隻,這兒也有一隻。”響起,處處洋溢着捉知了的喜悅氣氛。
喜哥兒和周宵他倆後面和村長他們往山上走了點兒,最後每人也算收獲頗豐。
趁着月色,喜哥兒提着燈籠,周宵一手提着裝知了的簍子,一手牽着喜哥兒,慢悠悠回家去了。
回到家,喜哥兒迫不及待的拿了個盆出來,數了下今晚的收獲,和往常差不多,捉了有三百多隻。
顧筠樂道:“我和你爹我們倆今晚還捉了四百多隻呢,你倆這也不行啊。”
喜哥兒如今已經和顧筠熟悉了,聞言不開心的努了努嘴,“小爹你是沒有去山那邊看,人多的很,能捉到這麼多我們已經很厲害了。”
顧筠把知了收拾到一起,樂道:“小爹錯了,你倆最厲害,行了吧。”
喜哥兒被迫接受了小爹這不怎麼走心的道歉,周宵哭笑不得的望着他倆,自打喜哥兒來了後,自家小爹越活越回去了,如今的性子跟個小孩兒一樣。
“這些加上前兩日捉到的,也有三千多了,總不好一直凍着,收拾收拾,明天拉去鎮上賣了吧。”顧筠開口道。
新鮮的知了五隻一文錢,算是不低的價格了,但是知了是夏季特有的一道風味,飯館一盤油炸知了二十隻就能賣到二十文,所以喜哥兒每次去賣,都覺得虧的慌。
“我們去鎮上的話叫上我大哥一起吧。”村長家裡的知了每天都要去鎮上賣,喜哥兒自是想着能拉上自家大哥就拉上的了。
“行,過幾天就要收麥子了,明天去鎮上買些豬肉回來,給你倆補些油水。”顧筠說着望了眼周銘父子倆。
周宵點了點頭,他确實也有段日子沒吃過肉了,最近家裡蔬菜收獲頗豐,特别是豆角,吃的他臉都快綠了。
“小爹,家裡的菜吃不完,也帶些去鎮上賣吧。”周宵開口道。
喜哥兒聞言眼睛一亮,顧筠之前菜種的不多,自家人吃完,就曬了菜幹了,完全沒有想要賣蔬菜的打算。
喜哥兒過門,家裡的菜種了一大片,能賣些換些銀錢也是好的,顧筠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清晨伴随着一聲聲雞鳴,炊煙袅袅,喜哥兒他們早早吃過早飯,把還沾着晨露的蔬菜采摘好,等牛大力過來就準備出發去鎮上了。
村裡人說說笑笑的往鎮上趕,錢嬸子扯着大嗓門樂呵呵道:“明兒我二兒子成親,大家都來啊。”
錢家二兒子定親也有段時間了,終于要迎新人進門了,大家紛紛恭喜道賀,錢嬸子喜上眉梢。
“這次賣了知了,我得買些豬胰回家,家裡的胰子快用完了。”谷媒麼晃着胖胖的身軀,和身邊的鄒家夫郎開口道。
“我也的買些肉回家,馬上要收小麥了,得吃點油水漢子才有力氣幹活。”鄒夫郎回道。
“我也要買些糖回去,這會捉知了還有知了皮,我家娃兒出了大力氣,不給買可有的鬧了。”
衆人說說笑笑,沒有什麼比要賺錢的時候更開心的事情了。
喜哥兒坐在牛車上,被這歡樂氛圍搞的也喜氣洋洋的,轉眼看到米哥兒背着背簍走在旁邊,車上就他和周宵谷大力三人,想了下,開口道:“米哥兒,上車來坐着歇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