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不好聽的,今年七歲的臨淄王李隆基,字都比他三伯父好看。
“兒女債啊……”武曌歎氣,“真是操不完的心。不提那個逆子,元娘眼見也十一歲了,你也得為她打算了。有相中的小郎君了嗎?”
李令月神色一滞,語氣中就多了幾分敷衍:“元娘還小呢,前幾天才尿了榻,女兒想多留幾年。”
哪怕都虛歲十一歲了,薛崇禮晚上睡覺還是會遺尿。都說女兒貼心娴靜,元娘可謂是頑皮至極。她熱衷于玩火,公主府的花園子都被她點過好幾次。有段時間還喜歡把武曌的貓往地上摔,說是要看看貓落地的時候是不是四爪朝下。最後被李令月狠狠揍了一頓,這才消停了。
武曌便笑道:“哪個做娘的舍得女兒遠嫁!你當年出降的時候,娘不也是萬般不舍嗎?所以娘做主,替你挑選了祾歌。一來,姑舅表兄妹,親上加親。二來,燕王府就在公主府隔壁,牆上開一扇小門,元娘就能歸甯,還和做姑娘時差不多。三來祾歌是你自小看着長大,他的性子你清楚,直率踏實,沒那麼多花花腸子,元娘嫁過去,至少不遭罪。”
李令月一時躊躇不決。
有唐一代,皇室很流行親上加親,尤其是驸馬和親王妃,優先從皇帝的外甥和外甥女中選擇。例如女皇四子二女大多是如此。
長子李弘的發妻本打算選擇弘農楊氏女,也就是女皇母家的女兒,隻不過後來出了意外,才換成裴居道之女裴哀皇後。可這不代表他的後宮就沒有表妹。李弘的第二任太子妃,就是臨川公主的老來龍鳳胎周靜姝。
長女安定思公主,襁褓夭折,暫且不提。
次子李賢,納宋州刺史房先忠之女為妃。這位不是公主的女兒出身,他們夫妻也是女皇子女中為數不多的非表兄妹結合的夫妻。
三子李顯,發妻趙恭皇後,為左千牛将軍趙瑰和常樂公主之女。千牛衛就是奉宸衛,隻不過名稱不同。她的下場非常凄慘,被女皇活活餓死,到現在都找不到屍骨。
四子李旦,發妻劉皇後,曾經是李旦王府的宮女。後來李旦繼位,冊封為太子妃、皇後。反而是豫章公主的女兒唐孺人,直到現在還是個孺人。這其中的故事李令月也不清楚,不過她也無意深究就是了。
接下來就到了李令月自己。
她嫁給了表哥薛紹,婆婆就是父親最寵愛的妹妹新城公主。隻是薛紹也死在女皇手中,同樣是餓死。
這種聯姻在有唐一代被稱作“帝甥尚主”,是大唐曆來傳統罷了。
因此到了小一輩,薛元娘大概是要嫁去舅舅家的。這時四表哥祾歌就是最好的選擇。其餘表哥的生母嫡母均還尚在,她們在女皇手底下做過媳婦,要想給新媳婦一點苦果吃,那可是再簡單不過了。
可是祾歌不同,他父母雙亡,是女皇帶大的。祖婆母就是親外祖母,誰敢給她氣受?嫁給祾歌,元娘最差都是個親王妃。按照女皇對于祾歌的寵愛,甚至皇後都不是沒有可能。
兩小無猜、長輩喜歡、離娘家近、夫婿實幹、旱澇保收,這确實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
可是,李令月也有自己的顧慮。
“長兄隻此一子,祾歌身上育嗣壓力太大,我擔心元娘……”
武曌不以為然:“哪有女人不生孩子的?按照祾歌的性子,難道你還擔心他偷吃不成?這天底下的道理都是偏向男人的,祾歌這孩子人正派,不至于屋裡一群莺莺燕燕。别的不說,就看他外家。周家尚完公主,庶子都有三個,庶女更是不計其數,難道這種人家,元娘嫁去就能舒心不成?”
李令月在心底歎了口氣。
話都說到這份上,已經不是商議,而是告知了。
這個女兒,她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不過好在元娘也是女皇的心頭肉,倒不至于讓祾歌、或者元娘也嘗一遍永失吾愛的滋味。元娘的夫婿是祾歌也好,好歹是女皇的心頭肉,不會被随随便便餓死。
李令月愈發難受,忍不住幹嘔起來。
見狀,武曌也就不再步步緊逼,而是命人傳醫師進殿,來給李令月扶脈。
薛崇禮聽到消息,也急急忙忙趕了回來:“娘,你哪裡不舒服?”
醫師沒有說話,兩隻手都診脈結束,又問了幾句,遂笑逐顔開道:“恭喜陛下,恭喜公主——公主身上已經有了一個半月的身孕了!”
此言一出,觀風殿内登時喜氣洋洋。武曌連說了幾個“好”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好,好啊!子孫昌盛、瓜瓞綿綿才是好事!”
上官婉兒立刻領着阖殿上下一起賀喜。武曌又詳細問了李令月的脈象,得知她懷相不好,立刻拍闆,終止祾歌的河北道之行,命他立刻攜燕筠青回京,為李令月保胎。
一片祥和之中中,隻有薛崇禮臉色慘白,嘴唇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