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不逝愛河[娛樂圈] > 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 第 7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 73

#《野柳》 抄襲

#《野柳》編劇李蘊抄襲

#李蘊新作疑似抄襲作者剪花燭、編劇莫甯

李蘊看着熱搜上标紅的大字眨了眨眼,腦子停轉了一秒。

她懷疑标題寫錯了,應該是她的作品發現被人抄襲才對,她絕不可能抄襲别人,這輩子都不可能。

寫不出自己的故事,甯願不寫也不能抄襲,這是她作為創作者最基本的堅持!

李蘊點開熱搜詞條,很輕易就看到作者“剪花燭”發的長文。

内容邏輯十分缜密,大概是說六年前,她在微博上寫了一個随筆小故事,雖然隻有短短幾千字,是個小片段,但無論是男女人設,還是故事情節,和《野柳》都有某些細節上的相似,下面還附有六年前已經隐藏了的博文截圖。

看到這裡,李蘊覺得說抄襲簡直扯得不行。

幾千字的短篇,說破天,最多展現出人物性格的一角,就那個堪比把簡綱搬上來、邏輯零碎的故事情節……

抄什麼?

有什麼值得抄的?

這位“剪花燭”也知道,她這些證據想構成抄襲罪名,還差得遠呢,于是她拖了另一個影響力更大的人入局。

比起“剪花燭”,五年前就封筆、老牌但小衆的作者,莫甯這個拿獎無數的編劇,含金量高了不知道多少。

她說自己當時很崇拜莫甯,這篇随筆故事其實是新作的預想,是在看了莫甯的拿獎作品《尋芳蹤》後,才有靈感寫出來的,各種劇情設定上,都借鑒了不少。

說是借鑒,但她的博文裡一句沒提過,所以她本來的目的就是想抄《尋芳蹤》,借助信息差來賺一波錢。

根據等式遞推,她抄襲了《尋芳蹤》,《野柳》抄了她的小故事,所以等同于李蘊抄襲了莫甯的《尋芳蹤》。

《尋芳蹤》,李蘊看過這部電影,講的是八十年代,一個男人進城打工,意外撿到某品牌拍攝廣告,海選廣告女主角的一本相冊,各種原因下,男人對相冊裡的無辜女性起了歹念,按照片線索找到她們,一一殺害,最後被警方捉拿歸案的故事。

《野柳》不同,說的是主人公在二手市場收購了一台相機,在相機裡看到了很多老照片,在尋訪老照片背後秘密的途中,發現的有關人性之惡的故事。

從人設上說,一邊是擊破罪惡的警察,一邊主人公因為幾張照片,就去探索背後故事,随人都充滿了無畏的精神,内核相似,卻談不上抄襲。

故事設計上更是如此,照片隻是載體,後續發展幾乎沒有更多交集點了。

如果這都能叫抄襲,隻怕天下的故事沒有不互相抄襲的了。

莫甯也很及時的回應了,她發文表示對《野柳》的了解不多,但用教育的口吻說,創作者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尊重原創,對原創缺少敬畏,隻會毀了自己。

明裡暗裡,還是在指責李蘊抄襲。

看着指責她“抄襲”的兩篇博文,李蘊感受到了說不清的惡意。

“剪花燭”在下午兩點半左右發的文,莫甯三點出頭就回應了,而現在時間是三點二十。

一小時不到的時間,這件事就發酵到這種程度了?

李蘊不覺得自己有那麼高的話題度。

她深吸口氣,退出微博,回撥給胡青然。

響鈴三聲,胡青然就接了起來:“看完了?”

“嗯,我沒有抄襲,”李蘊解釋,“我不懂,她到底哪裡覺得我抄襲?她說是就是嗎,觀衆又不是傻子。”

胡青然說:“我知道你肯定沒抄。但你還不了解嗎,人都有從衆心理的,十個、一百個人說或許沒什麼,一萬、十萬個人說,這個概念就會深深根植在他們心裡,自發地向更多人宣傳你抄襲的事。”

李蘊有種無力感,個人的對錯在網絡宏大的聲音面前,隻有等待被審判的份,甚至不容辨解。

“所以呢,我是動了誰的蛋糕?”

胡青然歎了口氣:“如果《野柳》無法播出,得利的無非就是那些人,所以……可想而知。現在公司公關那邊在想辦法,你得發條微博,稍微解釋一下,你想自己來,還是把賬号交給公司?”

雖然公司的公關更加專業,但李蘊想了想,還是決定自己來。

她的名譽,她必須自己維護才行。

李蘊裝好手機,回到會議室門前,推開門走進去。

裡面鴉雀無聲,男導演的 PPT 上寫着“歡迎大家讨論”,但下面坐着的人,都低頭看着手機。

聽見門邊的響動,全部人的目光都投注到李蘊身上來,顯然是已經看過微博消息了。

李蘊回到座位上,頂着無數道目光,開始收拾東西,把筆記本、平闆等等房間包裡。

旁邊和她坐一起的編劇朋友小聲問她還好嗎,李蘊扯出一個勉強的笑,“不算太好吧。”

收拾好東西,她提上包,沖到前排和演講的男導演道了聲歉,她需要提前離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