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蠟燭自己摸黑回了屋子,躺在床上,仍是無法入眠,輾轉反側,竟然閑到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宋喜雨過于嚴厲了,導緻她對自己的靠近不太适應。
夜色向四邊無盡蔓延,他不受控制地回想起自己罰過宋喜雨的禁閉和抄寫,看宋喜雨和雷橫朱仝胡鬧的日子......烏龍院的大火,自己朝夕間成了罪犯,各種江湖機遇。一時間感慨良多,隻覺千言萬語都難訴諸于口,心中沉悶不堪。
最終的記憶定格在自己第一次見到宋喜雨的場景,膽小不安的孩子躲在父母身後。那時的宋江也隻是剛謀上一官半職,年紀還不若宋喜雨父母大,曾與他們些恩惠和照顧,在江湖中剛開始有些名聲。
宋江彎下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小孩後退幾步,繞到父母身後,并不作聲。男人解釋道——喚作‘喜雨’,因其夫妻二人仰慕他“及時雨”的稱号,便給自己的孩子起了這個名字,最終托付給宋江,也算是有緣。
想着想着,竟就這樣閉上了雙眼。
第二日,在雞鳴聲中,宋江有些迷蒙地醒來。收拾好行裝,自己匆匆上了路。
......
宋喜雨則是在一陣粗犷又中氣十足的“壞了”中醒來,隻見劉唐狼狽地像個紅毛狒狒一般四處眺望,“壞了,哥哥自己跑了!”
在吵鬧中,王英等人和花榮也醒了過來。幾人聚在一起,劉唐急地眼珠子都要瞪出來,快要捶胸頓足。
“吳學究還特意多次叮囑,要我一定帶公明哥哥上梁山,都怪我睡過了頭!哎!”
他的憤怒沒有洩口,一轉頭還看見了睡眼惺忪事不關己的宋喜雨,忽然舉起樸刀吼道:“死斷袖!為什麼沒有留住公明哥哥?我先了結了你!”
什麼腦回路?宋喜雨一瞬間發出了尖銳的爆鳴聲,本就未恢複好的腿此時更像是鉛一般沉地拖不動,口中“饒命”還未喊出來,眼前的刀卻被長槍攔下。
“王英兄弟?為何攔我!”聽到劉唐的納罕聲,她才小心翼翼将擋在頭上的胳膊移開。
王英咬咬牙,努力從剛剛要震聾他的尖叫中恢複,用力将這大漢手中向下砍的刀推開,“先住手!”
旋即,花榮也從後面扼住劉唐的胳膊,“劉唐兄弟,為何牽扯無辜之人,你若有心帶哥哥上山,現在去追也來得及!”
聽了這話,劉唐才收了刀認了命,憤憤地跑了出去。花榮過來要扶她,宋喜雨擺擺手拒絕了他的好意。王英以為自己讨好的機會來了,也要過來扶她,得到了宋喜雨十分不耐煩的“啧”聲。
梁山有信前來,是燕順派人加急送的,信上說明請他們即日啟程,以免官兵前來捉拿。晁天王在水泊梁山聚集了五千兵馬,無人敢輕易來犯。另有幾行不同的字迹,寫着聽聞宋江之子亦在此,請速速上山一叙。落款處,正是筆走龍蛇的“林沖”二字。
衆人将馬匹備好,準備前往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