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或許可以看點,她再次開門帶上了裝着資料冊的盒子。
————
五百年前,雙子神決裂,哥哥化身光明神,弟弟化身黑暗神,原本屬于雙子神的信徒們也一分為二。
三百年前,兩神的信徒爆發了大規模沖突,而戰火也燃遍克爾曼大陸,民不聊生。
光明不忍普通民衆繼續受苦,主動聯系教廷,要求其主持黑白兩方達成和解,最終光明和黑暗簽訂和平條約。
但随着時間流逝,光明——即光明聖殿,因為正義和善良,越來越被克爾曼大陸的居民所愛戴,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主流信仰。
而黑暗——即黑暗兵團,因為天性的邪惡,也随之走向衰落。
現在的共識是,信仰黑暗的人必然自取滅亡。
數百年來,光明和黑暗的鬥争從未停止。
戰争或大或小,但因為光明聖殿引領着人們心中的信仰,大家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光明預言中還指明,下一次大規模的戰争即是“信仰之戰”,光明與黑暗會陷入沖突,而光明需要把握機會,在此次戰争前做足準備,徹底擊敗黑暗,讓光明照亮克爾曼大陸的每一個角落。
——以上,是蘇菲從《宗教史》課堂和光明聖殿主流研究書籍中學到的知識。
……
現在,蘇菲要開始研究點“野史”了。
她剛洗了個香香的澡,坐在書桌前,戴上了手套。
蘇菲小心翼翼地打厄爾的紙盒,雙手把《不為人知的真相:戰争背後》捧出來,然後,捏着食指和拇指,翻開了第一頁。
這感覺,好神聖……忍住笑意,蘇菲收斂思緒,正要開始閱讀。
“笃笃笃——”是身後的玻璃窗發出聲音。
這麼晚,會有什麼……敲四樓的窗?
蘇菲站起身,小心拉開窗簾,看到來人時心裡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紅嘴黑眼睛的小白鳥神氣地站在她的窗台,看見蘇菲來了,他歪歪頭,示意對方開窗讓自己進來。
“杜德!”蘇菲有點驚喜,“你看起來恢複得不錯。”
“那當然,我是誰啊。”白鳥洋洋得意,飛進書房。“有吃的嗎,我要吃,要吃好多好吃的。”
蘇菲笑笑,趕緊把厄爾的書收好,去給杜德找他愛吃的肉丸面包。
白鳥四處打量着蘇菲的書房,“有點小啊,不過看起來比奧利的火山洞好得多。”
蘇菲坐在沙發上,主動把面包撕成方便吃的小塊,“你怎麼找到我的,是發卡的緣故嗎?”
白鳥含糊點頭,嘴巴一開一合,叼起面包抛向空中,自己蹦着去夠,咕噜地吞吃。
“我找你,哪裡是什麼難事。你們這個破學院,我看徒有其表,奧利搞得一副神神秘秘多危險的樣子,我大搖大擺進來也沒人攔我。”
蘇菲摸摸白鳥的後背,杜德的身形比之前見到時小了一圈,“你怎麼縮小了?是太累了?”
“沒有,小一點比較方便,防止被無聊的人抓到。”杜德拍拍翅膀跳上書架,邊看蘇菲的書櫃邊回答,“有時候我會睡很久,現在還沒算恢複好……你這個架子蠻适合我睡覺的。”
不等蘇菲說什麼,杜德自己跳到蘇菲的腿上:“要按摩。”他脖子一歪,翅膀也散開,整隻鳥眯起眼睛舒服得快要睡着了。
蘇菲順着他的毛摸摸,又一寸一寸地給他按摩。
白鳥眯着眼睛,蘇菲還想和他聊,但說了幾句杜德都不回答,估計他是真的睡着了。
蘇菲把杜德放在一個毯子圍成的窩裡,自己坐回桌邊重新開始看書。
……
這本《不為人知的真相:戰争背後》,自稱撰寫目的是為了“揭露世界的真相”,告訴世人那些被掩藏的秘密。
而“真相”,就圍繞三百年前的黑白戰争展開。
這本書雖然小,但是卻有字典那麼厚。皮面書皮上的标題印得歪斜,内頁紙張發黃還有污損,甚至部分的印刷還有油墨陰影。
除了制作拙劣,裡面的文字也很粗糙——不同部分的行文風格各有不同,似乎是匆忙之間把幾個人的文稿拼湊在一起組成的。而且裡面還有明顯的語病和錯字。
總之,這實在算不上一本合格的“書”。
蘇菲覺得,這書看起來比厄爾的手貼報收集冊看起來還要粗糙,估計裡面的内容大多源自流言,也少不了陰謀論者的編造。
可不得不說,書裡面的标題和内容都很勁爆——那是對蘇菲這個不信仰神的人來說。對于虔誠的光明信徒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亵渎和大不敬。
蘇菲挑了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先閱讀。
……
《黑白戰争為何平息——是光明真的憐憫世人嗎?》”
顯然,這本書認為不是。
它言之鑿鑿地說,是教廷和光明一起聯手打擊了黑暗,在黑暗即将徹底滅亡的時候,光明神要求他的信徒們不要對黑暗趕盡殺絕,所以才促成了“和平條約”的誕生……
蘇菲覺得很好理解,畢竟光明神是哥哥,對自己的弟弟和弟弟的信徒留一絲憐憫也很正常。隻是,這本書扭曲了光明聖殿和教廷在大衆心裡的偉光正形象。
不過真相對蘇菲來說也不是很重要,她對宗教沒特殊感覺。
而且,對于光明聖殿或者教廷這樣的宗教組織,說實話,蘇菲還是持保留态度——即使她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本土的宗教文化。
翻到另一頁——《虛僞的光明是否也是黑暗的另一種變形?》,裡面羅列了各種光明聖殿對普通民衆苦難的漠視。
不過這篇寫得很粗糙,邏輯不通順,因為某些光明沒有及時拯救某些受苦的人,所以所有的光明都等于黑暗。這……用極端例子代表個體,蘇菲不認可。
接着看——《細數百年黑白戰争,光明聖殿應該如何更好化解危機》。
這篇文章寫得很長,開頭有點拗口,蘇菲草草翻過,先看小标題,隻覺得有點意思。
蘇菲還注意到,文章的末尾有個附錄,是大戰之後的二百年間,發生的主要黑白戰争。
作者竟然這麼嚴謹?有點做學術研究的味道。再翻回标題,旁邊竟然寫了作者——蘭斯理。
這是讀到現在,罕見地标明作者的文章。
蘇菲決定重新仔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