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徹為景玉甯滿上茶:
“題目在易道上探讨甚深,以天象論樂律,以地貌論兵法,以算數論韻學,以逮方外之爐火,包羅萬象。
策論竟以‘象弈一首呈葉潛仲’為準用棋局映射天下。”
王徹轉而又歎了口氣,
“雖是妙極,卻也難答。”
景玉甯笑着應道,
“嶽齋私塾出題向來如此。”
王徹端起茶杯:“多謝先生帶我前來,嶽齋私塾當真是個好地方。“
二人以茶代酒各敬一杯。
王徹尚不知曉,嶽齋私塾最初其實是由嶽黎與景玉甯兩人合力建辦而成。
景玉甯和嶽黎一個是國輔之子,一個是宰相之子。
兩位貴公子自幼在學堂中相識,從小到大一直言語投機意氣相投。
一次相談間二人突發奇思,想辦個專收腹才華卻無門路的窮學子私塾,讓這些苦寒的懷才之人有個依栖之地。
官家子們年輕氣盛,說幹便很快付之行動。
他們買了皇城裡一塊寶地,随之很快蓋起房屋、請先生,廣納賢才。
景玉甯礙于父親,隻能私下幫忙和規劃,名義上創辦者隻留嶽黎一人。
借着國輔的關系,嶽齋私塾起初可謂風生水起,雖未出過狀元榜眼,不過進士舉人無數,許多寒門子弟的命運也因此得以改變。
隻是好景不長,
在私塾建立的第三年,就被朝野中别有用心之人盯上了。兩個年輕的官家子終歸太嫩,根本鬥不過深谙此道的陰險家們。這些人利用私塾做幌,私下培養黨羽,在一次次籠絡之下,唆使那些滿心赤誠奔赴而來的寒門子弟均卷入進朝堂的争鬥中,成為權貴們你争我鬥的長槍。
私塾也因此被攪得魚龍混雜,烏煙瘴氣。
嶽黎與景玉甯最終不得已就此關閉私塾。
直到國輔五年前去世,嶽黎因極度厭惡那些争權奪利的算計,為避朝堂紛争,他抛去一身家世榮華,化為布衣,再度打開了那已枯草遍生的嶽齋私塾,作一屆庶民夫子。
他吸取先前教訓,為私塾更換了新規。
嶽齋私塾不再是招賢納士的桃花源,轉而成為了專為科舉置辦的留宿制私塾。
雖依舊收取貧苦寒門子弟,卻必須以考選方式篩出翹楚者方可留下。
嶽黎以守勝攻,不給□□再次算計私塾的一絲機會,隻一心教書授課。
如今皇城中,嶽齋私塾的名号已路人皆知,近兩年狀元郎均出于此門之下,嶽黎也因此聲名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