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名冊并非紙紮,而是一種法器,四四方方,有棱有角,表面設凹槽,放上玉牌後自動掃描姓名,性别,年歲,家庭住址,師承門派。
速度極快,非常省事。
堪比無線網絡。
陶晞邊走邊感歎這‘高科技’,卻聽陳思源低笑出聲。
陶晞滿頭問号。
陳思源道:“哈哈哈哈哈哈,你家叫飛蛾島,你師父名号蜻蜓道人。”
“對不起小陶,我不是嘲笑你,但是真的太奇怪了。”
陶晞:“……,想笑就笑吧,我剛知道的時候也笑好久的。”
陳思源笑夠了又誠心開誇:“你們門派的名字挺好聽。撲火宗,我奶奶說過,飛蛾撲火,非自取滅亡,是勇敢無畏。”
陶晞:“原先叫大撲棱蛾派,我建議改的。”
陳思源聽後,又是一陣笑。
兩人離開登記處,沒出門,而是踏上晶瑩的玉石階,沿樓梯盤旋而上,來到樓頂倉庫。
除卻标記武器,衆人還可以登上庫房,選取其餘法器輔助。
這些物件由聖府提供。
當然,為考驗學子自身修為,放置的符紙、樂器、刀劍均是下品,很多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登記後拔腿就走。
陶晞和陳思源屬于另類,本着‘瞧瞧看看不吃虧’的心思,一起上了武器庫。
聖邸根據靈器性質種類,功能用途劃分為十六類,放置在東西南北四角。
陳思源去刀劍區選了把大刀。
重約百斤,刃面寒光流轉,雖然是低品,但小樹揮起來格外威風。
陶晞眼巴巴盯着大刀,看起來很羨慕。
陳思源道:“想試試嗎?”
陶晞輕輕搖頭,小臉微皺。
我吃飽時都拿不動,更何況餓肚子呢。
“那你用什麼?”
“陶笛或竹蕭,再領幾張黃紙和朱砂。”
陳思源了然:“原來小陶兄弟還懂音律和符道。”
陶·病弱小廢材·晞默默點頭。
在島常看大師兄畫符、聽二師兄吹埙,他記性甚好,看兩次就能提筆、聽兩遍動嘴。
取完東西出門,雨勢漸消,天空透着灰藍色,幾點星子依次閃爍。
諸多修士已前往各大據點,他兩倒不着急,反而湊一起觀察地圖。
考前閱卷,答題前審題,這是陶晞的考試習慣。
白紙攤開松香溢散,屋舍樓閣躺于紙面,其中鏡湖、塔樓、渡口、菜市場、演武場等城内百個地點已用朱筆圈出。
是聖邸投放靈獸的地方,朱色越深,說明該地靈獸等級越高。
陶晞同陳思源告别,對方是使大刀的,擅長進攻和近戰,必定會去渡口、校場、或是城外樹林,等投放大型高階靈獸的場地。
而自己是病秧,必須去安全圈苟着,兩人今日注定背道而馳。
陳思源撓頭,顯然是擔心陶晞:“要不要跟我一起走,我護着你。”
陶晞拒絕:“放心,我沒那麼弱。”
大道至苦,至寒,至孤。
家中親人也好,路遇熱心好友也罷,都不是長久靠山,修行路必須一個人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