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聲音,給人一種熱鬧卻又有序的感覺,我覺得很好聽。”
“就這個了。”
白小暖說道:“有關于鳴叫時段和頻率的要求嗎?”
對方回答道:“我覺得讓他們自然持續也是可以的。”
白小暖想了想,還是勸說道:“這個聲音雖然是白噪音,其實聽久了也是有可能引發煩躁的……其實如果兩位需要的話,我還可以在裡面加點蛙鳴。這樣可能聲音的起伏感會更好,變化更強,不過這樣就可能需要在綠化箱内人造一些小型池塘了。”
對方表示:“聽聽效果?”
白小暖就找了一段結合了蟬鳴和蛙鳴的效果聲。
不過她這個效果聲裡面還夾雜了一點淅淅瀝瀝的雨聲。
這雨聲卻把兩位管理者都給聽癡了。
“說起來,這是下雨聲吧。我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下雨了。”
白小暖問道:“白鹭星目前還沒有降雨天氣嗎?”
管理者之一歎了口氣,說道:“沒有,水資源轉化還不夠,完全不夠支撐自然循環。就算今年增加了一倍的元素轉化設備,但是要形成的簡單的河流估計也要花費一兩年,更不用說儲存上足夠用于大氣循環的水氣。”
“這樣啊……”白小暖對此也沒法說什麼。
另一位管理者問道:“白氏星下雨多嗎?”
白小暖說道:“不算多。”
對方卻還是露出了羨慕的表情,說道:“那就是偶爾會有。真好啊,你們什麼時候開放遊覽?我帶家裡人去看看下雨也好。”
白小暖說道:“……農場裡現在還什麼都沒有呢,哪好意思就這麼開放?”她又說道,“其實我們農場下雨也沒有什麼好看的,沒有自然的生态環境,雨不過就是一片水往下傾倒而已,一點也沒有虛映裡那麼浪漫。”
年長一點的那位管理者說道:“但我家孩子甚至都沒有見過下雨。我們這邊的工作離不開人,所以答應她的外星旅遊一直在往後拖,上次她看虛映,甚至跟我說,她長大了要談一場能在雨裡奔跑的戀愛……你說這出息,而且在雨裡奔跑一般是失戀的象征,她是甯願失戀也要淋雨啊。”
白小暖和另一位管理者一起笑了起來。
笑完之後,對方突然問道:“這個模拟雨聲……也能加進來嗎?”
白小暖愣了一下。
對方說道:“配音頻也行。”
白小暖說道:“配音頻多假啊?我就是意外你們這麼想要配上下雨的環境,是可以的。我找找例圖方案。”
她這樣說着,現場修改藍圖,拉出了幾個例圖:“示例模型,沒有什麼設計感,先做個參考吧。”
然後展出了三種設計模組。
第一張是使用高位噴泉模拟水聲,兩位管理者恍然大悟,姑且明白了原理。
第二張就複雜了,是一個完整的自然天氣循環系統,同時配備小型池塘造景和相連的管道進行循環和回收,白小暖拉的時候在裡面填了一組鳴蛙生态族群示意圖和一組迷你三彩景觀荷作為搭配,同時又在池塘裡加了小型魚類族群的模組。
兩人幾乎同時問道:“這是什麼魚?可以吃嗎?”“下面這塊的箱子是幹什麼的?”
誰是吃貨瞬間一覽無遺。
白小暖說道:“這個魚群叫做柳刀無骨魚,是一種肉質鮮美的小型魚,繁殖快可以吃,你們要是不追求體型極限的話,差不多一個月就可以收一次。”
又指着地底那個“箱子”的橫切圖:“這是池塘類生态系統一般會配備的水體淨化和土壤吸附系統。我們會在池塘底部設置專門用來吸附各種泥塵,小動物糞便與食物殘渣的脈絡網,過濾水體的同時将吸附的雜物絞碎後輸送到箱子裡,這樣經過相應的處理和短時間的沉澱之後,就會變成比較肥沃的土壤。”
白小暖稍作思考,說道:“你們可能不太用得上這種土壤,不過這是一般水池造型類綠化觀景箱的固定配置和産出。”
負責人卻急忙說道:“用得上!用得上!怎麼用不上?”
中央城缺的肥沃土壤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