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洛星河把家庭矛盾調解和教育導向列入人文智慧城市系統的重點項目的原因。
真正的人文智慧系統,本就該嘗試着解決社區之中最影響居民關系的問題。
但這種教育導向光靠洛星河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他整體上是借用了各種文學,影視,遊戲,音樂作品來輔助完成這個工作。組裡的心理醫師這段時間一直在篩選合适的作品,然後把它們和可能有的情緒情境關聯起來,用來在特定時候做情緒引導。洛星河本來是把購買每年開拓者相關的優秀文化作品列入之後社區系統的維護預算,結果沒想到之後這個購買名單提交上去之後,星盟開拓局直接拍闆,允許了前線的開拓者社區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影片。
洛星河才意識到,大部分開拓者相關的作品,一般都有星盟政府牽線或者參股,這大概就算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片”了,所以他們是可以直接決定授權誰不授權誰,以及是否要收取版權費的。
事實上可能是受到了洛星河提交方案的提醒,之後沒過多久,星盟版權局突然宣布了一個新提案,提議向所有限制開拓者和開拓者家屬提供免費的開拓者本職題材宣傳作品觀看權限,開放對象也包括留守的開拓者家屬。
這提案幾乎沒經過什麼波折就被通過了,主要是這些年星盟在鼓勵和擡高開拓者地位上本來就很下血本,而洛星河這一套設計的初衷又狠狠打在了星盟開拓局的心尖上——關于開拓者的親子關系,以及開拓者後代的生活和教育問題,一直是開拓局的切膚之痛。
拿到了大量的授權之後,洛星河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做了。要達到最好的情緒調解效果,洛星河當然不可能隻是簡單地給小孩子反複播放贊頌開拓者的宣傳片,不管片子拍得多好,隻要情緒夠不到點上,别說調解了,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他用的具體策略是先讓AI機器人騙出孩子們的煩惱,然後根據煩惱的具體内容一一選擇相應的應對策略,比如說,如果是單純的和朋友或者家長吵架了,就讓小機器人送個花或者開個小機關先把情緒擡起來,然後好聲好氣擺事實講道理,慫恿孩子主動去跟對方溝通,解決問題。要是孩子有心理障礙,父母本身也有溝通困難,那就由機器人搭把手,先去找父母進行開解和說服,然後居中引導說和,最終解決矛盾。
當然,也不是所有問題都是能通過區區幾句話療解決的。總有一些問題,是沒辦法僅僅隻通過語言來解決的,比如說,無法忍耐白鹭星的荒涼和城市的狹小,瘋狂地想要去見識更繁華的世界,想要品嘗一種本地沒有的食物,想要玩一款本地無法登陸的遊戲……甚至是想要讀一所更好的學校,想要參與一場本地沒有的盛典。
這都不是機器人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其中的一部分問題,比如說,對父母的不理解——為什麼要來這樣的荒蕪的地方,為什麼要做這種為人奉獻的工作,洛星河就會嘗試用文學或影視的方式為他們解答。
機器人會根據他們父母的背景,給孩子推薦不同的影片。比如說,給原來出身在首都星的開拓者的孩子推薦《未來的你》,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生活在首都星的青年,眼高手低,拈輕怕重,結果一直找不到工作,有天突然夢見自己在未來的拓荒星成了大人物,就一時沖動報了名,卻沒想到之後開拓之中,遭遇的艱難和險阻遠超出他的想象,甚至數次遭遇了死亡的威脅,還導緻有年長者因為他的狂妄和輕慢,為了救他而失去了生命,成了他永遠難以忘記的罪。
最終他終于成為了夢想中的“大人物”,但卻也留下了一顆創傷累累的心。這個時候,他又遇到了當年求職會面上,把他的輕浮和眼高手低狠狠批了一頓的人,但是他卻沒有像曾經自己妄想之中一樣,反過來奚落對方。
他衷心感謝了對方。
這部片專門用來點那些覺得自己生活在首都星就會有更好的前途,就能成為大人物的小孩。
而對于另一些,出生于商業星和其他小星球的孩子,甄選出的影片有《小小家園》,《逃離不夜紀》等等。
《小小家園》講的是星球開發到極限,爆炸的人口已經擠占了星球的每一寸土地時,星球派出開拓隊尋找新家園的故事,而男主在故事裡是一個家裡有一兄一姐,又買不起房的小人物。而《逃離不夜紀》則是為了逃離眼看要出現的星風暴,整個星球的人不得不逃離原本的家園,前往外星系尋求生路的故事。
但是不管哪個故事,都給出了一個拓荒新星球的理由。
到時候再搭配上機器人的一些科普引導,比如說,星盟為什麼要一直鼓勵星際拓荒,拓荒對于拓荒者本身有什麼好處及前途,他們在拓荒過程之中都經曆了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這世上大部分的矛盾其實都出于不理解,而很多時候,拓荒者确實缺少時間也抓不到時機關注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煩惱,洛星河希望社區機器人能幫助他們完成這項工作。
72層B區測試完成之後,新的測試區選在了151層A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