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個月的課上下來,對老師也差不多都了解了,除了唯一的理論課和文史課,剩下的都是實操課,戰艦實操課的羅老師、機械動力裝甲的常老師、還有體能訓練的丁主任。頻繁的課業讓宋興琛也沒多少時間胡思亂想,他前幾天在宿舍裡看新聞,美國要在黃石堡壘的旁邊建一個小型空間站,總一些有錢的二百五去“曲線救國”,美其名曰:太空旅遊。
宋興琛在整理家裡寄來的衣服,疊好了一件件放在衣櫃裡,“為什麼這個時候還會有太空旅遊啊,不是說前段時間一直有太空海盜偷襲嗎?”
姜昙華将筋膜環套在小腿上,按摩訓練過度的肌肉,“應該是資金不夠了吧,而且美國人也不怕海盜。”
太空旅遊,據說早在古地球時代,就有各大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家,做着太空旅行的夢。而且當時各種系列的科幻片盛行,當時人們的想象夢幻美好,不僅要旅遊,還要打造各種經濟和文化并行的産業鍊,甚至要把有污染物和輻射危害的工廠移送到太空去。
這項計劃剛一出台就吸引了國際上各種大咖,當時第四次工業革命剛進入收尾期,所有技術都趨于成熟,這項計劃被稱為“太空花園”。先從月球開始,人類要把這個地球的天然衛星變成自己不用交租的太空基地。但計劃歸計劃,現實歸現實,開工不到半年,資金方面的短缺讓很多項目都隻能暫且擱置,于是隻好将算盤打到了有錢人身上。
“今天的傾囊相助,明天的名垂青史”、“你們的名字會刻在月球曆史的第一頁”、“你的子孫會和你一起被曆史銘記”等等諸如此類的标語,盛行在那個年代。福及後世子孫的保證讓很多有錢人都趨之若鹜地去給軍部送錢——
結果都成了冤大頭。
從一開始的“不求多少,隻求參與”,到後來的按月募捐,就差把“征收”這兩個字寫在臉上了。這些富商坐擁的資金和産業鍊,成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當然,國家不是那種吃飽了抹抹嘴就跑的人,還給這些富商頒發了“外層太空建設”獎項。簡直是冤屈地沒地兒說理去。但也就是因為這樣厚着臉皮恩威并施,才給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紮下了穩穩當當的基礎。
“現在還有什麼工程是需要大量資金的嗎,現在堡壘的建設都很完善啊。”宋興琛若有所思。
“什麼?”他聲音太小,姜昙華沒聽清。
宋興琛擺擺手,将内衣和外套分類擺好,“沒什麼啦,我自言自語。”
“對了,我剛才回來的時候看了下周的課表,臨時排進來三節理論課,還分了班。”
“下周不都是實操課嗎?”宋興琛把衣架拆開挂好,“那咱倆在一個班嗎?”
“不在,你是一班,我是三班,授課老師都是現役軍官。”姜昙華抻了抻小腿,準備洗澡睡覺。
“明天看看就知道了。”
第二天,宋興琛起了個大早,提前到了教室,因為是基礎理論課,所以安排在普通教室裡面。他去的時候,授課老師已經在了,是位年輕的女老師,她穿着淺紫色的軍服,并不是集訓地的教師制服,坐在講桌邊翻看手中的材料。
學生陸陸續續地進來,直到講台邊一個綠色的指示燈亮起,代表着學生都已經到齊。
這是個大教室,坐滿了能有兩百人。女老師合上手中的材料,“我知道你們這節課原本應該是鐘老師的飛船的維修與保養,現在臨時加了三節基礎理論課,就由我來教大家。”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霞,駐地太空軍第八集團的軍需官。”第八集團隸屬于地面太空軍,她在電子屏寫下自己的名字,她的字結構勻稱,中宮緊湊,“我知道你們都是各個學校裡面的尖子生,但是在我這裡,也不過是一年級的小朋友。”
“先問你們一個問題。”李老師在電子屏上繼續寫,“你們想成為打仗的士兵,還是将軍?”
“這問題問得真沒水平,和平年代想從士兵做到将軍,不得花上個百八十年?”宋興琛聽見身邊海藻在小聲議論着,他倆都被分到了一班,還是同桌。
不想做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能達成這種“質的飛躍”,一定跟時間分不開。
可是在戰時、在亂世呢,又會需要多久。
不知道是受了什麼影響,宋興琛發現自己最近對這些問題都很敏感。
“我知道你們在座各位有一大半都很排斥理論課,一方面是以前學過,另一方面是覺得沒什麼用。”李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這些學生心裡面的小九九。
“你們雖然已經畢業了,但還未正式服役,珍惜你們做學生的機會吧。”李霞拍拍手,“好了,開始上課。我們都知道,一個将軍最好的歸屬,就是在最後一場戰役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注1),但是從士兵當将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注意到剛才說話的海藻,看了眼顯示屏,按照座位的排布找到她,“天文科學專業的海昭昭同學,你覺得從士兵到将軍,能分為幾步?”
海昭昭是海藻的大名,她站起來,着急忙慌地看了一眼宋興琛,後者搖搖頭,表示自己沒能力幫忙。
“我覺得,大概能分成五……三步。”海藻艱難開口,“第一步是理論,先學好曆史和前人的著名戰役,然後總結經驗和教訓。”
李霞點點頭,示意她繼續說。
海藻咽了口口水,“第二步是實戰,但現在大多數都是線上模拟對抗,偶爾會跟着長官去太空堡壘駐軍巡航,沒有太多實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