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簡單認識了一下,五個人開始“論資排輩”起來。年紀最長的是陳铄,比孫策年長一歲;第二就是孫策;第三是鄭淇,比孫策小兩個月;第四是周瑜;最小的是馮坤,比孫策小半歲。這下大家就知道如何稱呼彼此了。
從小時四個人一同求學,陳铄就充當着大家長的角色,如今亦然。“伯符,不妨跟我們講講你受傷的事情吧,過程一定驚險萬分。”陳铄一開口,鄭淇立刻附和:“是啊是啊,快跟我們說說。”孫策扶着額頭面露難色,因為這件事情對他來說就是人生滑鐵盧,他覺得說出來容易惹人笑話。周瑜看出他的心思,忍着笑寬慰道:“伯符兄,不過是一件小事,何必耿耿于懷。”又攬過孫策肩膀笑嘻嘻地補充,“一次失誤不會影響你在我們心中的英勇形象的。”
在衆人的期待的目光注視下,孫策扭扭捏捏地講述了被傷的具體經過,當然,他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添油加醋,達到了彰顯自己的機智與從容的目的。尤其是孫策講述自己讓追風回營,自己卧在坑裡躲避士兵的驚險時刻,衆人好似身臨其境,不自覺地緊張了起來。
飲宴期間,五人喝茶吃肉,暢所欲言,好不快活。孫策開朗樂觀又平易近人的性格讓三人對他的看法從原來不怒自威的少将軍轉變成了相見恨晚的豪俠義士。等五人吃飽喝足,在連榻上東歪西倒、勾肩搭背地叙說各自的生活趣事時,周瑜搬來了預先準備好的投壺,是一個刻花直頸銅壺,引得榻上幾人紛紛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