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者先知。”周瑜冷不丁來這麼一句,确實,心虛的人總是會先聲奪人。孫策“撲哧”一聲,“什麼世家公子啊?言語竟如此粗鄙不堪。”周瑜說出口自己也覺得有些不符合自己以往的君子形象,臉上紅了一陣,還是嘴硬道:“我是話糙理不糙,你休想狡辯。”随即強行将話題拉回正軌:“你說啊,帶不帶我?”
孫策扶住下巴佯裝考慮了一下,“既然公瑾以理據争,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隻是你必須答應在那裡乖乖待着,不能亂跑。”周瑜立即興奮地坐直身子,點頭如搗蒜,“好好好!我都答應!”
過了孫策這關,吳夫人卻覺得有些不妥,畢竟營裡都是些手上沒個輕重的糙老爺們兒,哪有家裡的人精細。不過孫策既是已經答應下來,自然不能反悔,反勸起了吳夫人:“母親放心,我一定看好公瑾,我在哪兒他就在哪兒,絕不會讓他脫離我的視線的。營裡的人并非總是毛手毛腳的,我跟他們說明公瑾的情況他們會留心的。”孫策都已這麼說了,吳夫人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擺擺手由着二人去了。
孫策騎着馬,周瑜坐着馬車,一前一後到達了目的地。一群不明就裡的士兵大老遠“聞着味兒”就過來了,三五成群地在離馬車不遠的地方七嘴八舌地讨論起來,還以為是吳夫人或者哪家的家眷前來“視察”呢,聚的人多了,一個個逐漸都列起隊來,收起散漫的姿态,生怕沖撞了人家。
“你們誤會了,這是公瑾。散了散了,去忙自己的。”孫策被他們這番嚴陣以待的陣勢搞得哭笑不得,無奈解釋着來驅趕他們。一大半人見沒熱鬧可湊就四處散去,剩下寥寥幾人還立在原地,狐疑地往馬車方向探頭,直到孫策掀起簾子,将周瑜攙扶下來,他們見了廬山真面目才悻悻而歸。
孫晟聞訊趕來,得知事情原委後就将周瑜受傷的事通知下去,讓下面的士兵不要像以往那樣來找周瑜打鬧,即使鬧起來至少要收斂着手腳。孫策把人送到帳子裡,讓周瑜坐在軍床上不要動,答應他自己很快回來後就出去管事了。
有兩三個負責後勤的士兵例行檢查裝備時途經周瑜所在軍帳,還好事地問他怎麼傷的,周瑜說得半真半假,謊稱自己是想練習爬牆奇襲的技藝,還添油加醋說是孫策家裡院子出奇的高,加上月黑風高,他一時不慎才會掉下去。就知道會有這一遭,這一套說辭周瑜在來時的路上已經演練過多次了。如今故事出口順暢自然,前後邏輯缜密,繪聲繪色,以緻士兵毫無疑心,末了還會感歎周瑜真是勤學苦練。見士兵們被自己唬得一愣一愣的,周瑜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當時是靠着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忍住沒笑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