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這過去一百年來的十幾任皇帝上位時都是個頂個的年幼,而且短命,于是漢室便陷入了輪回的怪圈之中。因為皇帝短命,所以下一代皇帝即位時尚且年幼,無力把持朝政,因此新一任皇帝上任之初多是由自己的母親、舅舅等親戚,也就是外戚掌權。
但是年幼的皇帝終有長大成人之時,此時的皇帝就想要将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然而嘗到權力滋味的外戚又怎麼肯将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利拱手相讓呢?皇帝如今權力架空,單槍匹馬自然難以奪權,于是他要培養自己的勢力。
皇帝最信任的人莫過于與他朝夕相伴的宦官,于是皇帝拉攏宦官掃除外戚,将皇權奪回。此時的宦官就成為了功臣,他們把持朝政,作威作福。
而皇帝又是短命的,沒多久去世後,新的皇帝上來,又是由外戚掌權,如此不斷重複,陷入輪回,于是就出現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奇異現象。
外戚與宦官的鬥争與亂政長達百年,針鋒相對,水火不相容。無論他們中的哪股勢力代行皇權,都會隻手遮天。外戚為了掌權,有時明明有年紀較大的繼承人可選,他們卻偏偏扶持年紀較小的皇子,以便控制。
王朝的内部就這樣不斷腐爛,到了漢靈帝,由于宦官橫征斂财、欺壓百姓,國庫日益空虛,朝中職位空缺。漢靈帝居然開始賣官鬻爵,公開販賣官職,價高者得。皇帝的所作所為讓士人失望,讓百姓絕望。
戰亂、兼并、剝削、壓迫……像是貪得無厭的螞蟥瘋狂地要吸幹百姓身上的最後一滴血。于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傳遍大街小巷,黃巾軍的火焰在全國各地熊熊燃燒。
但黃巾軍中有大量的老人、婦女、兒童,如何能與朝廷的精銳部隊抗衡?漢靈帝發布诏書,允許各地豪強擁兵自重,清剿黃巾。孫堅正是站在了這個風口上,憑剿滅黃巾的軍功成為一支軍閥占據江東。
如今,自黃巾起義爆發至今已有五年,京師洛陽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與殺戮之後,又一次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中。
189年,漢靈帝病重,他想來喜愛小兒子劉協,彌留之際将心目中的繼承人皇子劉協托付給他特别信任的宦官、上軍校尉蹇碩。四月丙辰日,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駕崩。
蹇碩自知靈帝的長子劉辯有舅舅何進作為靠山,而何進官至大将軍,是個硬茬。要想立劉協為帝,必須要掃除何進這一障礙。
他身在皇宮,瞞下漢靈帝駕崩的事,秘不發喪,派自己的下屬去接何進,謊稱要與他商議要事。何進不疑有他,即刻驅車前往。
在宮門迎接何進的是蹇碩的司馬潘隐,幸好潘隐與何進早有交誼。何進剛到拱門,正要與潘隐寒暄,卻見潘隐神态複雜,潘隐上前一拜,“将軍,可否借一步說話?”何進神色一變,當即跟着潘隐走到一旁,潘隐靠近何進耳語:“帝已崩。今蹇碩與十常侍商議,秘不發喪,矯诏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
何進大驚,潘隐眼神示意他,何進快速穩下心神,匆忙向潘隐告别,馳車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軍營,率軍進駐各郡國在京城的官邸,聲稱有病,不再進宮。
兩日後,劉辯即位。由于劉辯年少,何進的妹妹何太後臨朝稱制,改元為光熹,封九歲的劉協為渤海王,封後将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将軍何進同錄尚書事。外戚重新掌權。
何進暗中決議誅除宦官,司隸校尉袁紹也久有謀劃。袁紹通過何進的賓客張津對何進說:“黃門、常侍這些宦官執掌大權已經天長日久,專幹壞事,将軍應該另擇賢良,整頓國家,為天下除害。”
何進甚以為是,因為袁氏大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得到海内的人擁護。袁紹向來善于養士,豪傑甘心為他所用,與他的堂弟袁術、智謀之士逢紀、何颙、荀攸等,一起成為何進的心腹。
蹇碩的計劃失敗,心裡疑慮不安,寫信給中常侍趙忠 、宋典等人說:“大将軍何進兄弟控制朝政,獨斷專行,如今與天下的黨人策劃要誅殺先帝左右的親信,消滅我們。隻是因為我統率禁軍,所以暫且遲疑。現在應該一起動手,關閉宮門,趕快将何進逮捕處死。”
中常侍郭勝與何進是同郡之人,何太後及何進能有貴寵的地位,他幫了很大的忙,因此他親近信賴何氏。郭勝與趙忠等人商議後,拒絕蹇碩的提議,而把蹇碩的信送給何進看。庚午,何進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将他處死,于是把禁軍全部置于自己指揮之下。
袁紹早已看透外戚和宦官不過是狗咬狗,一心想要挑起雙方的争鬥。等到兩股勢力兩敗俱傷,而自己的袁氏一族如今勢頭正猛。自己的叔叔袁隗剛被封為太傅,和何進共掌尚書台,自己的異母弟袁術為虎贲中郎将,掌管着禁軍中最精銳的虎贲軍,自己又是中軍校尉,西園軍的副統帥,更别說他們還擁有着“四世三公”的強大家族背景。
隻要宦官被誅殺,何進被殘餘勢力消滅,袁紹就能輕而易舉地站在權力之巅。想到這裡,袁紹再也抑制不住臉上的笑意。
如今蹇碩已被何進斬殺,鑒于宦官蠢蠢欲動,何進恐怕發生意外,稱病不參與靈帝喪事。為了穩步推進計劃,袁紹再度前往何進的府邸,苦口婆心地勸說何進,他以窦武的前車之鑒勸誡何進,若不将宦官斬草除根,後必為亂。
見何進仍然猶豫不決,袁紹又以名聲威望誘導何進:“将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何進出身卑微,本是實際上殺豬賣肉的屠夫,一聽到自己誅殺宦官後,自己的美名将流傳千古,激動的心情沖昏了他的頭腦,他當即與袁紹議定計策,準備告知何太後。
袁紹看着沾沾自喜的何進,心中充滿了不屑,小小屠夫果真鼠目寸光,殊不知自己已經死到臨頭了。
但袁紹沒有想到的是,當何進把所定計策告訴了何太後。何太後卻不聽,隻說:“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袁紹見何進動搖,勸何進早下決斷,并提醒他下手晚了會遭禍殃。但何進沒有太後的支持何進也不敢擅自下令。
何進自然有自己的盤算,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幾十年,封侯貴寵,内外勾結極為鞏固。何進新當重任,素來也忌憚他們,雖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決斷,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來。
于是袁紹等人又為何進謀劃,多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傑,使他們都引兵向京城,以兵力威脅何太後。何進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下令召前将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使府掾太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召東郡太守橋瑁駐城臯,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光照得城裡通紅,都說要誅殺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