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查資料,查到古蓮花池的建造者是張柔将軍,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将軍,家就是現在的保定定興縣,墓地也在保定滿城附近的崗頭村西。沒有什麼顯赫的家庭背景,世代務農,善騎射,有豪俠之氣,參軍後因為骁勇善戰慢慢晉升到将軍的位置,去世後被追封為汝南王,真是個很了不起的軍事人才。包括保定府的格局也是那個時候他定下的,像護城河,總督署,西大街,當時的古蓮花池也不叫這個名字,叫雪香園,他還建造了幾座别的園林叫種香園,芳潤園,壽春園,其他三座園林都不存在了,創立了這個城市的雛形,還引進了一畝泉的泉水,水利格局分布沿用兩百多年,不僅有軍事才能,還能修建城邦,懂設計水利。他的後代們,他有十一個兒子,比較有名的是第八子張宏略和第九子張弘範 ,他們也都精通經史善騎射,能領兵打仗,張宏範還是一位詩人,被追封為淮陽王,出過《張淮陽集》收錄了他的一百多首詩。元朝名将,他也是忽必烈滅宋的主要做戰指揮者,擊敗了文天祥和張世傑;站在曆史這個交叉點上,這對元朝來說是位名将,對宋朝來說是颠覆者,其父張柔也是漢族,世代務農,有些家業,在家園受到外族侵略的時候,集聚親戚鄉鄰奮起反抗,被任命為定興令,從此改變了家族的命運,走進了曆史的長河裡。
還真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學曆史的時候我都沒記住這麼多,還是早期身邊的名人故事。仔細的看着這些資料,我發現一個問題,怎麼沒有關于他的女兒的記錄,張若楠去哪裡啦,我又開始從别的地方搜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