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人皆知朝堂後宮空虛,抓住此機會一飛沖天,也不是沒有可能成為另外一個萬家,隻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事,今上當有所防範。”
明語溫道:“那……”
“雖為外放,卻是也是實打實的政績,說不上哪個更好,語溫莫要考慮這麼多。”明老爺繼續說道:“還有,毓之打算今年入仕。”
這下連明夫人都驚訝了,問道:“東明……”
明老爺點點頭。
東明,從來沒有掩飾過他們的野心,相比于西明安居于安慶,東明卻是早早就送人入了京,明毓之十二歲時自廬州府學而出,以神童之名入京,借其曾祖姜太公之力入了太學,此後十餘年一直留在京城,在汴京與謝家大郎謝韫玉、邺家大郎邺晏禮并稱上京三公子,至今年二十六,尚未娶親……
更不必說,東明當年入宮的那位娘娘,便是憑本事做到了九嫔之位,留下如今的敦恪公主,在太後跟前盡孝,頗受寵愛。四妃九嫔,自高祖時便定下的規矩,那位娘娘硬是從先帝後宮中厮殺而出,雖走得早,卻無人敢小觑,先帝後宮美人無數,仔細算來,千人不止。
明語溫沉默半晌,問道:“那這第二件事呢?”
明夫人道:“也是你的親事,你可知,謝家?”
明語溫點頭,謝家……
上京每年評選無數,明毓之年少經營也不過第三,第一的,便是這謝家大公子,上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京城世家無數,前朝混亂,今上掌權以來雷厲風行,清算了十餘家不止,唯獨留下來謝、邺兩家。
京中多有猜測,就連明語溫也有所耳聞,最甚的一個傳言,幫助聖上清算各大世家的正是謝家,而邺家,聖上是不敢。
明語溫幾番思索,看向明夫人,明夫人莞爾一笑,将帖子遞給了她。
明語溫接過,将其打開。
“謝家處于風口之上,原本定下的親事被退了。”明夫人看她打開帖子,不由說道。
明語溫略微詫異,又很快想通了,萬家倒台尚且連累了數十家不止,别說更為根深蒂固的謝家。
“原先定的是前禦史大夫的嫡孫女兒,後禦史大夫告老還鄉,連同還未成親的兒孫的親事退了好幾樁。”
前禦史大夫姓孫,告老還鄉時走得幹脆,聖上絲毫沒有挽留,當時都說是犯了事,禦史大夫在朝中屬清流一派,此事一度震驚整個皇城,衆人紛紛猜測是因為各大世家被解決得幹脆,怕謝家成為下一個萬家,正好聖上沒有為難,便借着這個由頭給退,禦史大夫無人再提,謝家大郎的親事卻一再耽擱。
“後來謝家與周家議親,親還沒成,似乎是周家聽到了什麼風聲,便又退了。”
謝家的事情本就受關注,更别說謝韫玉還頂了一個第一公子的名頭,明老爺與同僚在外小聚時,便經常聽别人提起這件事情來,如今一并說給了明語溫聽。
“謝家如今還在,便說明聖上放過了謝家,以謝大公子的才名,這盛京裡願意嫁的怕是也不少,如何就輪到我們家了?”
明語溫合上帖子,看向明老爺。
“謝家公子這幾年婚事上有所蹉跎,腿腳又有幾分不便……總歸,這帖子是謝家托人遞來的。”
明語溫回了房,明夫人和明老爺在房中商量着。
明家欲要出一位後妃,東明的明玉亭,以及西明的明語溫,東明與西明相比,東明在京城中的腳跟站的更穩當些,西明這麼幾年,也隻有明語溫的父親來了京城。如今西明與他們商量,既是看中了明語溫,也是為了幫扶西明這邊。
如今明家适婚的幾個女兒家,明玉亭性子淡,長得不夠出挑,明玉芙長得足夠好,但是沒什麼心眼,入了宮,隻怕要多吃上許多苦頭。
話雖如此,但明家人都知道,明語溫入宮的希望不大。
明夫人在安慶時整日擔心明語溫的親事,不想剛進京來就碰上這樣兩樁。
“怎麼看都不是很好,我那姓房的後進生還算不錯……”
明夫人斜睨着看了明老爺一眼,明老爺頓時閉上了嘴。
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口道:“隻是家世弱了些,人還是很不錯的。”
“有那樣的母親,語溫過去能占得什麼好,這件事情莫要在說了,我是不會同意的。”明夫人沉默好一會兒,說道,“若是都沒有合适的,二哥家甯暄年歲正合适,二嫂那日帶了甯暄一同來的,恐怕就有幾分這意思在裡頭。”
明老爺遲疑看向她,道:“若是周家,語溫嫁過去也确實不會受委屈,先看語溫的怎麼想的吧。”
明語溫向來有自己的主意,他們做父母的也尊重兒女的意見,中不中意的,還要看孩子的态度。
明語溫進了房,頭上珠钗還沒來得及卸下,思樓推了進來門來,說道:“大公子回來了,這會兒去了上房,讓人傳話給小姐,說是待會兒帶您出門逛街。”
明語溫擡頭看向屋外,夕陽西下,橙色的光芒将西邊的房頂照的亮堂堂的,印着房梁上的雕花,不知道什麼時候築的燕子窩,隻見兩個探頭的燕子。
“聽說這京城的夜市很是好看,來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去看過。”
明語溫說着,讓人找來衣裳,重新梳洗了,拿着自己的荷包往上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