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美人為馴 > 第34章 第 34 章

第34章 第 3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裴璟霄将手中的黑子落于棋案,語氣不慌不忙:“說說此行的情況。”

“當時屬下帶着人快馬加鞭連夜趕往北境,可惜還是晚了一步。淩州守将李繼坤竟悍然謀反響應大皇子,一路護送其叛逃至北遼。”李敢說道。

葛榮邊聽他說邊盯着縱橫交錯的棋盤出神,仿佛在思索眼前困局,眉眼間一片陰雲密布。

裴璟霄卻面色無波地呷了口茶,對李敢道:“裴璟雲進展如此順利,必當早有預謀,非你之過。”一頓後又問葛榮,“葛将軍怎麼看?”

葛榮醒過神來,擡手落下一子,冷哼道:“北遼狼子野心,觊觎大周已久,隻苦于我邊境防守完備,無隙可乘。此番裴璟雲叛逃倒恰好給了他們南下的契機,雙方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裴璟霄微微颔首。

李敢卻聽得目光閃爍,緊繃的面容越發沉肅:“那我們現下該怎麼辦?”

“不忙,該來的總會來。”裴璟霄說着又落下一子,将葛榮所剩不多的白子悉數撿走。

既然與裴璟雲早晚不免一戰,如此也好,新仇舊恨一并讨還。

*

勤政殿,元熙帝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将一份加急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逆子!”他聲嘶力竭地咆哮了一聲,“弑君殺父還不夠,竟敢勾結外敵進犯母國,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堂上,群臣一個個面容凝肅,周遭更是安靜得落針可聞。

“眼下北遼大兵壓境,邊防守将李繼坤投敵叛國,你們誰能替孤讨逆平患?”元熙帝目光緩緩掃視着群臣。

德高望重的中書令荀濟道率先出列,斟酌着言道:“臣以為北遼雖國力遠不及我大周,戰力卻不輸我軍,以往交手戰績勝多敗少,尤其此次呼延建業所領騎兵骁勇善戰,素有‘草原鐵騎’之稱,故臣之見智取為上,不宜硬碰。”

此語随即引來一衆支持者。

“不錯,近年北遼韬光養晦,實則早在蓄謀南進,此番不過是尋隙挑釁,望聖人稍安勿躁,勿予遼人可乘之機。”

“微臣之見,不妨先假意和談,避其鋒芒,再徐徐圖之。”

元熙帝聽罷面色愈發陰沉,蓦地站起身不可置信地望着群臣:“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禦敵之道?”他身形晃了晃,冷笑道,“避其鋒芒?敵軍都逼到家門口了,你們是想讓孤做個縮頭烏龜,還是幹脆讓位給那個逆子算了?”言罷狂咳不止,直憋得頭頸間一片紫漲。

鄭公公見狀吓得面色慘白:“聖人息怒,保重龍體要緊。”說着連忙躬身上前,輕撫元熙帝的後背。

朝臣們亦随之附和:“聖人息怒。”

元熙帝似是有口難言,按着心口一屁股跌坐回龍椅上。

而群臣則或斂目垂首,或面露憂色,或默然不語。

畢竟,誰有把握對抗得了大遼鐵騎?

其間隻有裴璟霄容色不改,他深知而今各節度使、高官、世家各懷心思,但求自保,個個巴不得兵不血刃,最好于他們的官生财勢絲毫無損才好。

唇邊幾不可察地掠過一絲冷笑,他心說:是時候該醒醒了。

一片鴉雀無聲的死寂中,裴璟霄上前奏道:“誠如中書令所言,若我軍全力反擊,勝負難料,那不抵抗的後果,諸位可曾認真想過?”

群臣依舊是颔首默不作聲。

裴璟霄繼續說道:“既然北遼蓄謀已久,此番斷不會空手而歸。眼下首當其沖是淩州,下一個或許便是幽州、并州,亦或冀州、青州……強虜燒殺搶掠,所過之處寸草不生,試問各位屆時打算如何自處?”

幾名州郡節度使聽聞此言面色頓時都不怎麼好看,還有幾位世家出身的臣子,站在原地身子直打顫。

裴璟霄又道:“退一步講,縱使敵軍同意和談,諸位又準備拿出多大的荷包去填充北遼的胃口?”

群臣一時面面相觑,有人陷入沉思,更多人臉色則是幾經變幻。

又聽裴璟霄對元熙帝道:“故此,兒臣反對适才中書令所言。大皇子裴璟雲陰謀弑父篡位,是為不孝;引北遼來犯,置大周百姓于水火,是為不仁;勾結外敵進犯母國,是為不義。對此不孝不仁不義之輩,退縮與和談無異于姑息養奸,更會挫傷我大周軍民士氣。”

大将軍葛榮跟着附和:“末将贊同晉王所言,北遼番屬背信棄義,大舉來犯,若當真向其講和,今後又将如何震懾四番邦屬?”

一片轟鳴的議論聲中,老鎮北将軍忠勇候出列谏言:“北遼鐵騎雖兇悍,但我大周亦不乏骁勇善戰之士,何況我軍師出有名,何懼敵寇?”

他雖已年過七旬,卻臨危不懼,一番慷慨陳詞,燃起了不少朝臣的熱血與鬥志。

“末将附議”,“臣附議”……

三皇子齊王随即出列表率:“兒臣贊同晉王所言,願傾封地财力助我軍伐寇讨逆。”

齊王之後又有各封地的王公貴胄紛紛表示願意出兵出力。

元熙帝總算緩過來一口氣,問群臣:“哪位愛卿願替孤領兵前往?”

裴璟霄見時機成熟,跪地言道:“兒臣裴璟霄請戰,願領兵退敵,讨伐賊寇逆黨。”

他此舉顯然出乎元熙帝的意料。

雖說裴璟霄十幾歲便在軍中曆練,十五歲更是率軍數度擊退西北戎寇。

元熙帝毫不懷疑他的軍事才能,但戰場上畢竟刀劍無眼。

面對大難不死,才回到自己身邊沒幾天的幼子,元熙帝又如何舍得再将他送入沙場?

但他也知道,而今裴璟霄已然成年封王,消失了一年多,再度返回朝中,正是樹立威信,收攬人心之際。

還有什麼比國難當頭,力挽狂瀾更具說服力?

他左思右想,終是一拍龍椅扶手:“好!晉王裴璟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