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吃過晚飯,顧安便把顧瑜的嫁妝單子送到了顧瑜房間。
牛爸的确沒有給牛瑜準備任何嫁妝,但是牛瑜親媽早就料到今日,彌留之際,交給了顧安一筆産業,不論将來牛瑜是嫁是娶,總歸是個依仗。
牛瑜親媽嫁進牛家的時候,堪稱十裡紅妝,可惜那麼一大筆嫁妝,都便宜了牛爸和牛夫人。顧安交給顧瑜的産業,是牛瑜親媽嫁進牛家後暗暗攢下來的,當然不能和嫁妝相比,可好歹能保證牛瑜過上小康生活。隻是顧安忠誠度是夠了,可并不怎麼擅長經營,這份産業在顧安手裡這麼多年,沒有增長不說,反而縮水了。
顧安是個老實人,自然不會在賬冊上作假,當然了,就算顧安作假,顧瑜一時半會也看不出來。
顧瑜看賬本的時候,顧安默默的守在顧瑜身後,等到顧瑜合上賬本,顧瑜趕緊請罪:“大少爺,安有罪……”
顧安話才剛開頭,就被顧瑜擡手打斷了。
“奶舅,你不用自責,這些年,裡裡外外都靠你一人操持,你也不容易,我不怪你!”
簡簡單單不怪你三個字,頓時把顧安感動了:他的少爺真的長大了,懂得體貼人了。
顧瑜站在第三者角度看待牛瑜和顧安這對實際意義上的甥舅,顧安一直都是掏心掏肺的對待牛瑜,反觀牛瑜,未免有些自私和冷淡。當然了,也不能一味的責怪牛瑜,畢竟這娃也是苦命的,小小年紀沒了媽,牛爸又是個不管事的,牛瑜基本是家仆一手帶大的,你能指望家仆教導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嗎?
牛瑜小的時候,顧安忙着打理牛瑜未來安身立命的資本,還要和牛府一幹牛鬼蛇神過招,雖然顧安也曾極力争取親自撫養牛瑜,可惜最後還是失敗了。總之吧,等到顧安回過神來,牛瑜已經被養歪了。好在牛瑜本性還是好的,總算沒有養成纨绔少爺,顧安想着,他慢慢教,總有一天,能把牛瑜的性子掰過來。這不,之前為了退婚,牛瑜鬧騰了一陣子,甚至搞到了自殺的程度,好在及時救了回來。這大少爺從鬼門關上走了一回,自己個就想通了,顧安表示很欣慰。
單純的顧安以為牛瑜終于開竅了,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家少爺早就魂歸離恨天了,現在的牛瑜已經換了芯子。也幸好牛瑜從小到大和顧安相處時間不長,否則顧瑜也沒這麼容易瞞過顧安。
牛瑜是長在深閨的大少爺,他的世界隻有牛府這一畝三分地,對于外面的世界,牛瑜所知很有限,顧瑜隻能請教顧安,如今大良國什麼生意最好做。
顧安隻能算是兼職商人,對于商場的事,顧安也不是很精通,不過給顧安這個菜鳥科普還是足夠了。
大良國和曾經的華國很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從三十年前正式宣告滅亡,大良國就進入了軍閥混戰時代。
在顧瑜看來,這大良國人挺能打的,打了近三十年,才勉強穩定下了。嗯,說是穩定也不确切,應該說是各方勢力大緻平衡了下來。
總之吧,不管怎麼說,顧瑜生活的西南地區,政局相對穩定,百姓們好歹有口飯吃,但也僅止于此。
西南從來不是經濟發達地區,當然西南也是有商賈的,隻不過大部分是外來商賈,本地商賈基本是小打小鬧,比如說牛瑜親娘這種,仗着母家和夫家的權勢,做點民生相關小買賣,發不了大财,至少不愁吃穿。至于那些真正能發大财的買賣,基本都把持在外省大商号手中,比如說軍工,再比如說醫藥還有茶葉、絲綢之類的高檔商品。
是的,和華國一樣,大良國的茶葉和絲綢在這個世界,也是名揚海外。可惜,這二樣西南地區都沒有出産,或者說出産很少,本地都供不應求,就别說外銷了。
再說如今屬于顧瑜的産業,總共也就三家雜貨鋪、兩家米糧鋪子,外加一個胭脂鋪。六間鋪子,胭脂鋪最小,卻是最掙錢的鋪子,米糧鋪子也不算太差,勉強能做到小有盈餘。至至于雜貨鋪,算是收益最不穩定的了,年成好,戰事少的年份,雜貨鋪子還能賺點小錢,一旦收成不好,或者戰事頻繁些,雜貨鋪子很多時候都是賠本賣吆喝,顧安已經在考慮是不是關掉一間雜貨鋪,租出去賺點租金也比賠錢強。
顧瑜認真的聽完顧安的講述,也同意顧安的想法,不賺錢的鋪子,自然沒有開下去的必要。不過,顧瑜并不想租出去,他有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