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村長離開,顧瑜長歎了一口氣:“胡村長,是個好人。”
“少爺說的是。”顧安應道。
“我們生活在清明村,以後少不了要和胡村長打交道。”
這麼說着,顧瑜心中想的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他白天的時候,已經大緻了解了清明村的情況,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原本,顧瑜是準備把清明村當做跳闆,他未來的發展的重點還是在清水鎮。但是現在,顧俞瑜改變主意了,他覺得清明村就很好嘛,有山有水還有人,完全可以當成他的革命根據地。至于說丘陵地帶沒有發展前途,這在顧瑜眼中都不是事兒,上輩子的山城重慶,不是發展的很好嗎,甚至混成了網紅城市。所以,顧瑜有信心,造出一座全新的城市來。
趕了一天路,白天又在清水鎮外耽誤了不少時間,大家都累了,吃過晚飯,就各自回房休息去了。一夜好眠,次日,顧瑜在清脆婉轉的鳥鳴聲中睜開眼:睡在自己屋子裡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啊!
清明村周圍山丘懷抱,空氣質量那是沒得說,若是配套設施齊全,妥妥的休養聖地啊!
俞辰已經獲準可以适當下床活動,所以早飯是和顧瑜一起吃的。吃完飯,顧瑜給俞辰換藥,驚訝的發現,俞辰的傷口已經開始結痂了,這恢複力,也太驚人了吧?要知道最近幾天,可都是在趕路,顧瑜本來還怕俞辰傷勢惡化,沒想到已經快要恢複了。
而俞辰的左眼,也好的差不多了,如今已經能模模糊糊看到人影了,這是俞辰最開心的,他本來已經做好失明的準備了,沒想到顧瑜竟然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張軍醫這些天是時刻關注着俞辰的傷勢,俞辰恢複的這麼快,張軍醫驚喜之餘,幾乎是把顧瑜當做神靈看待了。現在好不容易安頓先下來了,張軍醫自然第一時間向顧瑜請教了。
說起來,顧瑜和張軍醫還是同行呢,顧瑜是很樂意和同行交流經驗的,并且顧瑜今生的身份注定了,顧瑜不可能做一個單純的醫生,可他的醫術不能浪費啊!
當然了,認真論起來,顧瑜的醫術未必比張軍醫高明多少,兩人的區别在于,顧瑜是學術派,占了後世教育的便宜。而張軍醫是實踐派,實踐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欠缺。事實上,大良軍醫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很少有醫者願意屈尊降貴從軍的,軍醫都是自學成才,或者是軍隊專門培養出來的。
顧瑜覺得,憑自己那點本事,還達不到當人老師的程度,他和張軍醫讨論了一上午,了解了張軍醫的醫術水平,擅長和不擅長的,然後告訴張軍醫,他回頭整理一下學習筆記,可以借給張軍醫學習。
說起顧瑜的學習筆記,那可是搶手貨,大學五年,顧瑜光憑學習筆記就賺的盆滿缽滿,可見顧瑜的學習筆記有多麼的全面和權威了。
當然了,考慮到張軍醫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學習筆記需要潤色一二,才能借給張軍醫學習。
打發了張醫,下午顧瑜就帶着顧星星,也就是他的奶兄在村子裡閑逛起來。
顧星星就是顧安獨子,别看現在長的人高馬大,十個人有見了有九個人會誤以為顧星星是個男人,可實際上,顧星星是個正兒八經的小哥兒,還是個早産兒,小時候喝的藥比吃的飯都多,好不容易養到十五歲,總算站住了,這才被派到顧瑜身邊使喚。
顧星星和牛瑜年紀相仿,以前的牛瑜待顧星星隻能說是不冷不熱,顧星星是個知情識趣的,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從來不主動往牛瑜面前湊。而現在的顧瑜卻很喜歡機靈懂事的顧星星,主仆倆相處的很融洽。
顧安的妻子是從人牙子手中救下來的,身體一直不怎麼好,體弱多病,生了顧星星,身體徹底垮了,所以夫妻倆隻有顧星星一根獨苗,顧星星幾乎是顧安一手帶大的,顧星星八歲之後,顧安外出辦事都會帶着顧星星,清明村顧星星以前也來過幾次,倒是可以給顧瑜當導遊。
清明村的景色還是不錯的,這個時候,正是甘蔗大豐收的季節,村民都在甘蔗地忙活,村裡隻有老人和孩子。
村裡的孩子,幾乎可以用衣不蔽體來形容,年紀大點的還好些,小的,比如說五六歲或者更小的,基本都是天體狀态,自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