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瑜被都甯誇的怪不好意思的,這個都甯,真會說話。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都甯建造的圍牆是又結實又實用,顧瑜贊不絕口。
能夠得到顧瑜的認可,都甯很開心,并且拍着胸脯表示,他一定不會辜負顧瑜的希望,建出顧瑜夢想中的圍屋。
從清明圍屋離開後,俞辰轉道去了軍營,雖然俞辰說過今天他屬于顧瑜,但總要去軍營露個面,而且俞辰答應過,要向張軍醫打聽一點事。
張軍醫平時沒事都是呆在小院的,今天之所以早早去了軍營,是因為營中有傷兵要照顧,所以俞辰才要去軍營找他。
顧瑜回到小院就開始忙活午飯,俞辰在外征戰多日,應該很想念家裡的飯菜,他今天當然要好好露一手了。
俞辰領着張軍醫回到小院的時候,顧大廚的五菜一湯已經做好了,看到兩人回來,連忙招呼道:“回來了,剛好洗手吃飯。對了,劉副官怎麼沒回來?”
“營裡還有些事要處理,劉副官中午就不回來吃飯了。”
“這樣啊,那行,我們就開飯吧!”
自家人吃飯沒那麼多規矩,人齊了就開吃。正如顧瑜想的那樣,俞辰十分想念他的手藝,顧瑜按人頭做的菜,劉副官留在軍營沒回來,但俞辰還是把一桌子菜全部光盤了。
吃完飯,終于有時間說正事了。
“顧少,你打算辦醫學院?”張軍醫很興奮,早上俞辰和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可把他高興壞了。
“啊?也不能說是醫學院,應該是類似于培訓班之類的吧。”顧瑜趕緊解釋道,他現在可沒有能力辦什麼醫學院,重點是培養醫護兵,當然高端人才也會培養,但是顧瑜可沒那個能力教導。所以,這個高端人才的培養,還需要從長計議。
“培訓班也可以,顧少,參加培訓班有什麼要求嗎?”
顧瑜想了想道:“嗯,首先要識文斷字,其次人要機靈,最後就是年紀不能太大,至少不能超過三十歲。”
大良常年戰亂不斷,平均壽命隻有三十六歲,所以顧瑜劃出三十歲的年齡界限,已經是很寬松了。
“三十歲,會不會太大了點?”俞辰忍不住提出質疑,大良人大多早婚,一些三十歲的人,可能連孫子都有了。
“啊?是嗎?”顧瑜對大良的民情并不是太了解,俞辰和張軍醫一緻認定三十歲太老了,顧瑜便道:“嗯,學醫的話,當然是越年輕越好,畢竟年輕人接受能力比較強,這個年齡方面我沒有硬性要求。”
“我明白了!”張軍醫認真的點了點頭。
“張軍醫有合适的人選?”
“自然,不知顧少準備招多少人?”
“嗯?這個自然是越多越好了。”醫護兵培養出來,不但可以自用,還可以接受雇傭,顧瑜想,應該會有市場才是。
張軍醫聞言,頓時喜上眉梢。“太好了!”
咦?顧瑜不由露出疑惑的表情,怎麼看張軍醫的模樣,仿佛有很多候選人的樣子?
“張軍醫有多少合适的人推薦?”
“很多啊,顧少要多少有多少!”
“啊?大良有這麼多讀書人嗎?”顧瑜很驚訝。
“讀書人?”這次輪到張軍醫疑惑了:“什麼讀書人,顧少剛才不是說,隻要識文斷字就可以了嗎?”
“對啊,識文斷字不就等于文化人嗎?”
“怎麼會?顧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啊?”顧瑜愣住了,怎麼感覺自己和張軍醫好像在雞同鴨講?
一旁的俞辰終于忍不住笑出聲,小夫郎呆萌的模樣,可是難得一見啊!
顧瑜郁悶的瞪了俞辰一眼,别以為憋在喉嚨裡他就聽不出來便宜夫君在笑,哼!
顧瑜驕傲的一甩頭,不理會俞辰,虛心向張軍醫請教緣由。
原來,大良百姓确實普遍不識字,但是近代異國文化的湧入,多多少少影響了大良傳統思維,很多家裡略有些餘錢的人家,都會花錢送孩子去讀個兩年書堂。
這個書堂和學堂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兩者的區别卻很大。簡單來說就是,書堂是掃盲班,學堂才是正兒八經進學的地方。而且書堂是兩年制的,家有餘糧的人家咬咬牙也能供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