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夫人如今是顧家大院的總管,平常雜七雜八的事也多,尤其現在顧家大院的常住人口越來越多,光靠吳文華一家,已經不怎麼夠用了。
說起吳文華,原本顧瑜是請他來當管家的,後來顧瑜發現,吳文華是個能人,隻做管pe ,太屈才了,于是吳文華隻當了三個月管家,就被顧瑜物盡其用派去了礦場,這麼一來,家裡的一攤子事,就沒人管了,這才有了淩夫人的臨危受命。
淩夫人管家,和吳文華完全是兩種風格,當然,這或許和淩夫人是女子也有關系。男管家更注重外務,而女管家更看重内宅。好在顧家大院現在沒太多對外事務,淩夫人還能遊刃有餘,不過,人手不足,已經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了。所以,淩夫人才想着給顧家大院補充人手。
顧家是新富,自然沒有家生子,就隻能從外面尋找。淩夫人最初是把目标放在清水鎮的牙行,但是清水鎮窮了這麼多年,還是去年顧瑜接手後,鎮民的生活才慢慢好轉,在吃飽穿暖都是奢望的鎮子裡,人口買賣實在是少的可憐,因而清水鎮牙行并沒有淩夫人需要的人,這讓淩夫人很失望。
淩夫人從清水鎮返回清明村的時候,路經流民聚居地,卻被聚居地外發生的一出鬧劇吸引了目光。
當初大量流民湧向清明村,雖然顧瑜有心救助,無奈他也是能力有限,最後隻收留了少部分流民,剩下的流民,有些重新踏上了前途未知的流浪路,還有一部分則留了下來,形成了現在的流民聚居地。
流民的生活,自然不會太好,如果不是顧瑜在清水鎮興辦工廠,流民們也無法得到打零工的機會。畢竟,髒活累活總得有人幹,而當鎮裡的勞動力一窩蜂似的湧向工廠,這些苦力活就沒有人幹了,這才給了流民生存空間。
總之吧,雖然聚居地的生活也不是很好,但至少比四處流浪要好,工作不是天天有,可有工可開的時候,也能混上頓飽飯,這樣的生活,流民們已經很滿足了。但是,不論什麼時候,孔武有力的男人總歸比女人哥兒要容易讨生活,男人可以在清水鎮找到工作,女人和哥兒就隻能依靠男人過活了。
女人天生柔弱,聚居地也比較亂,除了依附男人,可以說别無選擇。倒是哥兒的處境比較尴尬,流民中的哥兒,大多是窮苦人家出生,窮人家的哥兒,很多時候都是當兒子養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要頂門立戶的。但是哥兒和男人相比,缺點擺在那裡,自然哥兒的日子過的更艱難。可即使如此,哥們兒之間的内卷卻越發嚴重。欺軟怕硬是人的本性,有些哥兒,隻敢欺負比自已弱的哥兒,卻無論如何都不敢和男人叫闆,淩夫人看到的是鬧劇就是一出哥兒相欺的戲碼。
鬧劇之所以被稱之為鬧劇,自然是因為在淩夫人這個外人看來,找事那方的哥兒的理由實在是滑稽可笑、錯漏百出,但是看熱鬧的流民似乎都沒有看出來。反倒是被找茬的哥兒,表現的很冷靜,有理有據的一番分析,最後下不來台的,自然是找事的哥兒了。
成功證明了自身清白的哥兒很瘦弱,個子偏偏很高,給人一種風一吹就倒的感覺。淩夫人對他感觀不錯,而且看這個哥兒的氣質和談吐,不像是普通人家的哥兒,遂産生了好奇心,喚了哥兒過來問話,結果不出所料,這哥兒原本是大戶人家的貼身小侍,可惜原主家惹了不該惹的人,全家上下七十多口人都遭了牢獄之災,他們這些家仆也都被發賣了。這個小哥兒是個有成算的,用攢的體已錢為自已贖了身,正想着開啟新生活,卻不料遭遇戰禍,這才一路逃難至此。
“夫人的意思是,這個小哥兒可用?”
大戶人家的貼身小侍,規矩什麼的都懂,也不需要顧瑜調教,聽起來是不錯,唯一的問題在于,是否可信。
“我瞧着那小哥兒不錯,當然,我也不是讓顧少立時就信他,可以先收到身邊,觀察一段時間。”
“夫人說的是,那就把人叫來看一看吧。”
下午,顧瑜午睡醒來,淩夫人就領着一個瘦高個小哥兒進了正堂,顧瑜默不作聲的打量小哥兒,個子确實很高,快有一米八了,這樣的身高在哥兒中實屬少見。穿着一身漿洗的很幹淨的舊衣,隐約能看的出來,衣裳的料子不錯,應該是從原主家帶出來的。
“你叫什麼名字?”
“回貴人,小子雲歌。”小哥兒恭敬的回道。
“雲歌?好名字!”
果然啊,大戶人家出來的就是不一樣,一個小侍的名字,都這麼的詩情畫意。
“貴人過獎了,都是主子賜的名字。”
雲歌本來就是小侍出身,說話做事,确實挑不出錯來。
顧瑜點了點頭,這面試雲歌算是過了。
“你應該知道,為什麼叫你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