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俞瑩親娘想來,俞辰是幹大事的人,不敢用小兒女的婚嫁小事打擾俞辰,可是俞二老爺這次相中的女婿又不是個好人,年紀和俞二老爺相當,而且是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糙漢子,并且性格火爆,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是良配呢?這個人,唯的優點大約就是不差錢,否則也不會和俞二老爺一拍即合了。另外,根據俞瑩親娘收集到的小道消息,那人前三個妻子都是被他活活折磨死的,俞瑩進門就是第四個了,俞二老爺這是把俞瑩往火坑裡推啊!
俞瑩親娘的娘家,近些年生意也不景氣,送到俞府的孝敬自然少了許多。更何況現在的俞府已經大不如前了,傻子才會繼續往俞府送錢呢!沒有錢,俞瑩親娘在俞府的待遇更是一落千丈,俞二老爺不再踏足俞瑩親娘的院子,使得俞瑩親娘消息來源有限,這次也是事到臨頭了才得到消息,這才巴巴的求到了顧瑜這裡。
顧瑜深深的歎了口氣,世家大族子弟,别看平日裡一個個人模狗樣,不可一世的模樣,可實際上,真正成才的沒幾個。更多的是像俞二老爺這樣不學無術的纨绔子弟。這些人,家族興盛的時候确實活的很滋潤,可一旦家族敗落,他們鬧出什麼笑話都不稀奇。
名義上,俞二老爺是俞瑩親爹,确實有資格決定俞瑩的婚事,但是俞瑩現在住在清明村,俞二老爺恐怕沒那個能力去清明村搶人吧?不過,考慮到已經被錢逼瘋了的俞二老爺恐怕沒下限可言,顧瑜想了想,還是讓府裡管家去打聽了一番。
湘城顧府的管事,原本是為俞家服務的,或者應該這麼說,湘城顧府的前身,本就是俞府,隻不過後來府邸改姓了顧。這位管事以前也給俞辰做過事,人還是不錯的,所以俞辰沒有把人趕走,而是留下來繼續當管事。事實證明,俞辰看人還是很準的,老管事把湘城顧府的事務打理的井井有理,不該他管的事,一概不聞不問,反正顧瑜是很滿意的。而且老管事嚴格來說,也曾經是俞府的下人,在俞府還是有着自已的人脈的。這天天還沒黑,老管事就把事情打聽清楚了,來找顧瑜彙報,剛好這個時候,俞辰也回來了,夫夫倆索性一起聽。
原來俞二老爺相中的新女婿,其實是他在風月場上新結識的朋友,此人姓陳,人稱陳大爺。這位陳大爺是湘城外來戶,五年前才搬來的,對于陳家的過往,湘城人都不太清楚,隻知道陳家不差錢,陳大爺整日裡揮金如土,從來沒見他短過銀錢。因為陳大爺臉上有一道可止小兒夜啼的刀疤,因而坊間有人傳聞陳大爺是響馬出身。
所謂響馬,也就是打家劫舍的盜匪了。時逢亂世,對于盜匪來說,是天然的溫床,大良的盜匪很多,成規模的也不少。不過說起風頭最大的盜匪集團,卻是非白虎寨莫屬了。
白虎寨,很威風的名字,并且這夥盜匪已經有了自已的地盤,若是當家人腦子靈活些,蛻變為一方軍閥也不是沒有可能。可惜,這雖然是盜匪洗白最好的年代,白虎寨卻沒能抓住機會。白虎寨覆滅在五年前,被當地軍閥一鍋端了,軍閥不僅獲得了一個剿匪的好名聲,還把白虎寨多年積累的财富盡收囊中,賺的盆滿缽滿。
白虎寨覆滅,五年前鬧的很大,幾乎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方,當時的報道是白虎寨的盜匪盡皆服誅,光名字就登了整整二個版面。不過,打過仗的人都知道,戰場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有漏網之魚也是很正常的事。好巧不巧的,白虎寨的大當家正是姓陳,因此湘城民間一直有陳大爺是白虎寨餘孽的說法,隻是一直沒有得到證實罷了。
總之吧,不管陳大爺之前是什麼來曆,他在湘城還算安分守已,當然眼饞他萬貫家财的人也不是沒有,但是陳大爺養了幾十号精壯的漢子當護院,這一般二般的人,對上陳大爺,可是讨不着好的。真正有本事和陳大爺對抗的存在,在沒有弄清楚陳大爺的背景之前,也不願意和陳大爺交惡,所以,陳大爺才能在湘城逍遙至今。
前面說過了,陳大爺是個有錢的主,這個時代,男人的消遣總共也就那麼兩樣,風月場就是主力。陳大爺家中妾侍不少,但沒有當家主母,男人嘛,都是一個德性,家花沒有野花香,尤其是家中沒有管束的男人,貪戀美色也是很正常的事。
俞二老爺也是風月場常客,并且俞二老爺做正經事不成,吃喝玩樂卻是個中行家,用顧瑜的話來說,就是玩咖一個,他和陳大爺經常在風月場碰面,一來二去的,可不就成了酒肉朋友嘛。
既然是朋友,就免不了相互打聽對方的情況,俞二老爺說白了就是一個二世祖,根本不是陳大爺的對手,自家情況被對方打聽了個底朝天,陳大爺什麼情況卻是完全不知道。嗯,也不能說是一無所知,至少俞二老爺打聽到,陳大爺家有着兩輩子都花不完的錢,而陳家家産是陳大爺從他那短命老子那裡繼承來的。
俞二老爺最缺的就是錢了,而陳大爺不缺錢,缺的是一個老婆,能讓他快速融入湘城的老婆。
湘城這個城市,你不能說他排外,隻能說是相對排外。什麼叫做相對排外呢,簡單來說就是,湘城人對西南本土人士還是認同的,西南之外,就是湘城人眼中的外鄉人。一個外鄉人想要徹底融入湘城,最好的辦法就是和湘城本地人聯姻。但是吧,還是那句話,湘城人排外,本地人很少願意和外鄉人結親的,尤其是有些家世背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