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初顧瑜提議和何将軍合作建面粉廠,廠子倒是很快就建成了,隻是制造面粉機花費了一些時間。不過因為花洲是俞家軍重要的供糧基地,顧瑜也比較重視,否則面粉機可沒那麼快做好。
總之吧,面粉廠開工不到三個月,何将軍就收回了差不多一半的本錢,樂的都快找不到北了,顧瑜不愧是西南活财神,這腦瓜子就是好使啊。
西南本土産的面粉,質量一點不比南方運來的差,也因為是本土産的,省卻了運輸費,這價格上就要低不少,即使如此,面粉廠的利潤并不少,這就給了何将軍無限動力,想着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隻是,何将軍的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因為何将軍碰到了哈圖查同樣的問題,沒有機器啊!于是,何将軍給女兒寫了封信,信中還有一封給顧瑜的信,正是為了催債。
劉夫人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很清楚,女子出嫁後,夫家才是自已的家,至于娘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還是會幫一把的。所以,她沒有一開始就幫着娘家說話,而是閑話家常,慢慢的才把話題引入正軌。而所謂閑話,也不是漫無目的的閑話,其實是旁敲側擊的打聽機械廠的事。
顧瑜何等聰明,就算一開始沒有察覺劉夫人真正的用意,慢慢的,也領悟了,嗯,劉副官這個老婆算是娶對了啊!
不過何将軍和哈圖查不同,漠北苦寒,資源有限,隻得指着奶粉廠發家緻富,何将軍就不一樣了,何家可是坐擁西南魚米之鄉花洲的,何必抓着面粉廠一根繩子不放呢?
顧瑜想了想,然後道:“劉夫人,不知花洲富餘勞動力多嗎?”
啊?劉夫人愣了愣,不明白顧瑜怎麼突然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不過還是老實回道:“農閑的時候,各村青壯大多會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但是花洲,或者說整個西南,招工數量都不多,所以能夠找到工作的,其實并不多。”
劉夫人未出嫁之前,雖然也是養在深閨的大小姐,可并不是不通庶務的大小姐,至少對于花洲的民生事務,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哦,這樣嗎?如果是這樣的嗎,或許我們可以開個粉絲作坊。”
“粉絲作坊?那是什麼?”
“這個嘛,前日廚房做的涼皮,夫人覺得味道如何?”
“自然是極好的,尤其适合夏日食用。”想起涼皮的美味,劉夫人不由露出淺淺的微笑。
當初顧瑜的項玉書的提醒下,把涼皮産業放在了涼山縣,成功盤活了涼山縣的經濟。如今涼山涼皮已經在大良打響了名号,反倒是西南本土名氣不大。究其原因,乃是因為涼皮産量有限,供應大良各地商賈尚且不夠,又哪裡有餘糧供應本地市場呢。因此,涼山涼皮也就是蓉城、湘城之類的大城市才有售,還是限量出售,劉夫人娘家所在的花洲,卻是沒有的。
“這個粉絲啊,就是和涼皮類似的吃食,并且粉絲吃法很多,一年四季都能吃。隻不過制作工藝繁瑣了些,但是人員充足的話,倒也是一項不錯的營生。”顧瑜笑着解釋道。
劉夫人聞言眼睛一亮,急急追問道:“當真?”
“自然,夫人什麼時候聽我說過大話?”
劉夫人是個心思細膩的,和家人感情也好,碰到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不忘給家裡人捎一份。劉夫人原本就有苦夏的毛病,不但她有,她的母親也有同樣的毛病,天一熱,就沒什麼胃口。前些天廚房做了涼皮,一桌子人就劉夫人吃的最多,吃完劉夫人還特地讓人打聽了一下涼皮,自然是知道了涼皮的出處的。現在顧瑜說,粉絲的價值一點不比涼皮,劉夫人能不激動嗎?
“還請顧少指教!”
顧瑜上輩子就喜歡吃粉絲,不論什麼樣的做法都愛吃。當然了,超市賣的粉絲顧瑜不愛吃,顧瑜就喜歡吃自家做的那種純天然紅薯粉絲。
西南多山,雖然說湘城附近的農民大多以種植甘蔗為生,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會種些紅薯充作口糧的。紅薯産量高,又能飽腹,隻是吃多了燒心,但人吃不飽飯的時候,紅薯還是很受歡迎的。
花洲地界,也不都是平原,山地面積也不小,所以紅薯産量自然不低,隻是紅薯在西南委實算不上什麼稀罕貨,也就賣不上價,按照顧瑜的說法,紅薯做成粉絲的話,價格至少翻倍,并且需求量巨大,因此劉夫人聽的很認真,生怕漏停了什麼重要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