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俞辰和周正雄之戰,已經拖了很多年了,真的是拖到不能再拖了,雙方不得不對陣沙場。
俞辰和周正雄不能說是朋友,可也相互欣賞,可是兩人的想法遲遲不能統一,最後還是免不了兵戎相見。
對于自已的敗局,周正雄早有預料,否則也不會那麼痛快的認輸。據俞辰事後所說,開戰之前周正雄就知道了結果,但他還是沒有退卻。用周正雄自已的話來說,他是個軍人,永遠不可能投降,堂堂正正的輸在戰場上,是他唯一能夠接受的結局。
俞辰還是比較了解周正雄的,他既然認輸了,就不會再有異心,所以,對待周正雄,俞辰還是比較大方的,隻是解除了他的兵權,周家的産業也給周正難留下了一成。有了這一成産業,周家雖然不可能再過以前那種奢靡的生活,但是溫飽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周行遠和顧瑜合開的食品廠,并沒有算在周家産業中,有食品廠的收益,周家的日子還是可以過的比較滋潤的。
這樣的結果,對于周家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了。而莎莉小姐也是大大松了口氣,娘家總算是全須全尾的保住了,沒有兵權,日後做個富家翁也不錯。
到了現在,俞辰想要一統大良的野心,是個人都能看的出來。在俞辰統一西南的時候,俞家軍第一勇将吳江正在進攻華中平原,這塊大良最肥沃的土地,也是明義上大良話事人,新鳳政府所在。
新鳳政府是前朝殘黨建立起來的,前朝的遺老遺少們總是惦記着祖輩的風光,一心想要恢複舊制,壓根沒想過發展民生,華中平原百姓的生活可謂苦不堪言。
吳江本來是新鳳政府的叛将,他當初叛出新鳳政府的時候,可謂轟動一時,輿論對吳江并不友好。可時隔數年,吳江又一次殺了回來,這一次,吳江的風評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因為新鳳人太苦了,急需救世主,而西南人民安居樂業的好日子,已經傳遍了大良,現在大良普通人的夢想大約都是一樣的,就是遷徙西南,過好日子去。
可惜,各路軍閥也不是傻的,怎麼可能眼睜睜看着人口流失呢,遷徙,也隻能想想罷了。現在好了,俞辰的心腹愛将來收複華中平原了,怎能不讓人欣喜若狂呢?
有了老百姓的通風報信,吳江攻打新鳳政府的過程異常順利,早就失去了民心的新鳳政府壓根沒有認識到他們的問題所在,就算拼盡全力抵抗,似乎也沒什麼用。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到顧瑜的兵工廠了。以前,俞辰實力還不夠強大,兵工廠産能也有限,出産的産品,基本隻供給自家軍隊使用,慢慢的,俞辰的地盤越來越大,實力也有了質的提升,兵工廠也就不怕被觊觎了,于是顧瑜開始大大方方的□□,賣的還賊貴。
不過,顧氏兵工廠出産的武器,貴是貴,質量卻是沒得說,甚至比西洋諸國的還要好用,自然而然的成了軍火市場上的搶手貨了。
曾經有人暗自偷笑,俞辰一世英名,偏偏碰上個死愛錢的夫郎,那是什麼都往外賣,自家研究出了大良最好的武器,不藏着掖着,居然還賣給俞辰的敵人,這是生怕夫君死的不夠快嗎?
可是等到這些暗中嘲笑顧瑜的人真正和俞辰對上,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麼的離譜,俞辰不講武德,他夫郎也是同樣的貨色,不然為什麼俞辰軍隊的武器那麼先進呢?
新鳳政府不差錢,什麼都要最好的,自然也購買了顧氏兵工廠的的武器,可他們的軍隊本來就比較拉胯,再對上吳江手中先進的武器,怎麼可能有勝算呢,一敗塗地不過是時間問題。
俞辰一舉拿下了西南,吳江那邊也是捷報頻傳,俞辰覺得,是時候謀算下一步了。那麼,俞辰下一步目标是什麼呢,自然是整個大良了。
如今俞辰占據了大良五分之一的土地,吳江拿下華中平原後,數量會爆增到四分之一,俞辰可以說是大良第一軍閥了。既然已經做到了第一軍閥,不想着統一大良,就未免說不過去了吧?
打仗的事,顧瑜是從來不過問的,但是這次戰術讨論會,顧瑜也列席了,因為俞辰這次是打算一鼓作氣拿下大良的,那麼後勤保障就顯的尤為重要。
胖軍需官,現在已經升職為後勤部長了,不過俞家軍的兵都知道,俞家軍有兩個軍需部長,一個是胖子,一個就是顧少。而且嚴格說起來,顧少才是大家的衣食父母,因為現代戰争,拼的就是錢。
當然了,普通士兵可能并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們也不傻,自然知道顧瑜的重要性。因此,顧瑜雖然沒有軍職,近些年卻經常列席軍事會議,就是因為一場仗怎麼打,後勤保障是關鍵。
戰術戰略,顧瑜依然是個門外漢,衆将領争論的很熱鬧,顧瑜就是個湊數的。等到說到物資保障,就是顧瑜的主場了。
顧瑜如今是西南第一大商賈,奈何他錢賺的多,花的也快,顧瑜覺得自己就是個過路财神,手裡留不住錢。不過算了,為了俞辰的夢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俞辰想要一鼓作氣拿下大良,就必須分線作戰,如此一來,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會前顧瑜就做了兩套保障方案,外加一套應急預案,準備的不可謂不充分。但是吧,問題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戰事一切順利的話,後勤保障是沒問題的,就怕到時候出了意外,那顧瑜就不敢保證。
決定一場戰事成敗的因素很多,誰也不敢保證一定能打勝仗,所以,戰前準備的再充分,也不能排除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