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吃的差不多了,衆人才開始閑談。談話的重點讓顧瑜很意外,大家竟然都對夏華很感興趣。不,确切的說,應該是對清明城的教育模式感興趣。
其實第一天參觀教學區的時候,考察團衆人就對清明城的教育事業驚歎不已,可惜因為行程緊張,都沒時間好好詢問相關事宜。現在好了,有專業人士在場,自然要問個清楚明白了。
夏華第一次面對這麼大的陣狀,還有點心虛,好在顧瑜一直在鼓勵他,夏華慢慢冷靜下來,開始侃侃而談。
夏華的專業素養絕對是過硬的,雖然不怎麼喜歡教委的工作,但他的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否則也不會隻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做到了教務主任。
通過夏華的解說,考察團衆人對于清明城教育産業的運轉方式有了清晰的認識,沒想到顧瑜賺錢有一手,搞教育更是不在話下。
别看夏華講解的井井有條,可如果沒有顧瑜規劃布局,清明城教育局也不可能運轉的這麼順暢。
明白了顧瑜的教育理念後,當即有兩個城主表示,也想發展教育,希望清明城能夠支援教育骨幹。這兩個城主分别是渭南城主林子傑和儀源代城主江和。
林子傑年少氣盛,一心想要做出點成績來,和繼承家業的兄長一較高下,可是考察團渭南城一行,卻讓林子傑看到了渭南城的隐患和不足。渭南的舊派勢力已經成了一顆毒瘤,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隻是該怎麼挖除毒瘤,林子傑還沒有想到合适的辦法,到了清明城,林子傑終于開竅了。
顧瑜的教育規劃就很不錯,從小開始培養忠于自己的班底,等到孩子們長大,渭南城的風向自然而然會變。
打定主意的林子傑比誰都要積極,因為已經被潘初鳴搶了先,他可不能再落人後。
至于江和,他本就是臨危受命,十分渴求政績。而且江和是農家子出身,他深知底層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有多麼的難。清明城的掃盲班讓江和眼睛一亮,這是多麼好的機會啊,必須牢牢抓住。
看到林子傑和江和如此求才若渴,顧瑜也很高興,他一人之力有限,隻有大家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大良才能真正的騰飛,自然不會吝啬,大方的表示,人才不是問題,但是醜話要說在前頭,人過去了,可不能虧待人家。
畢竟這些儲備人才都是沖着清明城,甚至是顧瑜這塊金字招牌來的,清明城暫時安置不了這麼多人,顧瑜幫他們另找明主,待遇方面總不能虧了人家不是?
潘初鳴、林子傑和江和都表示,會以上賓之禮待之。
既然大家誠心合作,顧瑜表示,可以給雙方開一個雙向選擇會,如此雙方可以有更多都選擇。
顧瑜的提議得到了衆人的認同,雙向選擇,也虧得顧瑜想的出來。
于是隔天考察團參觀完行政區後,第四天的行程就臨時更改為雙向選擇會。而且雙向選擇會的涉及的領域已不僅僅是教育領域,隻要是清明城有富餘人才的領域都參與了這屆雙選會,因此大良史上第一屆雙向會的規模真心不算小。
清明城是承辦方,雖然這次雙選會從立項到開幕,不過短短一天時間,好在清明城政府行動能力杠杠的,還是辦得有模有樣的。
雙選會的會場放在了歡樂大劇院,因為原本當天考察團的行程就是考察劇院一條街。
随着清明城的發展,當初的清水鎮已然變成了清明城的一個區,而湘城因為距離問題,設區不太合适,但作為副城還是可以的。
湘城的發展方向是工業和娛樂業,因為南來北往的商人多,湘城的名聲可比清明城響多了,至少考察團大部分人都聽說過湘城的名頭,尤其是歡樂大劇院,已經快成為大良戲劇界的風向标了。
大良人娛樂活動匮乏,戲迷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考察團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戲迷,既然來到了清明城,自然不會錯過歡樂大劇院的好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