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後讓平陽公主說得心下直顫,可是,她不願意承認她不如平陽公主看得分明。
天下人的眼光,平陽公主能都不在意嗎?
“那就讓他們笑好了。不管他們背地裡怎麼笑,見着我還不是要恭敬喚一聲公主。因為我可以讓笑話我的人,從此在長安消失。母親,這不就是母親追求的權利嗎?”平陽公主其實不太明白,王太後是那樣在意别人的眼光的人?
“追求權力,享受權力的滋味,可以無視任何人的反對,也可以不必理會任何人的目光。母親卻在别人說長道短中,認為我應該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母親為何要追求權力?得到權利卻依然逃不過别人的目光?成為别人眼中的傀儡?母親,您是何意?”平陽公主繼續發問,問得王太後臉上讪讪。
平陽公主目不轉睛的盯着王太後,突然微微張張嘴,恍然大悟一般的道:“啊,對了,在母親眼中,對我的控制,讓我乖乖聽母親的話,任由母親擺布,何嘗不是另一種權力的代表。”
王太後面無血色,她的所有心思全然瞞不過平陽公主,再讓平陽公主說破,她又怎麼會高興。
“平陽,我畢竟是你的母親,有你這樣跟母親說話的嗎?”王太後惱羞成怒,斥責平陽公主。
可惜,平陽公主不慌不忙的道:“母親,以身作則才能信服于人。否則隻會淪為笑話。”
何所謂以身作則?
王太後如何行事?
想要在平陽公主面前擺母親的架子,她不是不能擺,隻是在擺之前,也要想想在她面前的平陽公主是不是她能左右的。
“總而言之,你以後不許再和衛青往來。”好說不聽,明顯王太後在叫平陽公主說破之後幹脆不再掩飾,道明來意,尤其道:“你若當真想找一個男人,我這裡有一個人選,比衛青好上千倍百倍。”
這話,叫平陽公主聽在耳朵裡,不悅的擰緊眉頭,“母親是在命令我?”
王太後原不想和平陽公主鬧得太僵,可觀平陽公主的态度,她太聰明,聰明的看透王太後的心思,縱然王太後有心要裝成一個良母都不成。
“你執迷不悟,非要自甘堕|落,皇上不管,我這個當母親的不能不管。一個騎奴,他就算現在立下小小的戰功又如何,你别忘了他更是一個奴婢和人私通生下的孩子,連他的父親都不願意認他。你是大漢公主,是當今皇上的親姐姐,你怎麼能跟這樣一個人在一起?從前的事也就罷了,記住了,以後不許再見衛青。”王太後不裝了,全都攤開的說。
平陽公主面上依然平靜,可那周身的氣氛,誰會認為她接受。
聽到這兒,平陽公主明白,王太後是聽不進勸,一意孤行。
可惜,她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母親,我那位姐姐近來日子過得極是不錯。母親都有閑心管我的事,看來是她最近沒有來尋母親。”平陽公主不喜歡讓人管着,尤其是王太後這副算計呼之欲出的樣子。
平陽公主慢條斯裡的提起所謂的姐姐,卻是王太後在入宮前同旁人生下的孩子。
在大漢,沒有那麼多規矩,寡婦再嫁,二婚再嫁,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王太後當年一嫁的是一位叫金王孫的男人,生下一女名為金俗,後來王太後的母親,平陽公主的外祖母不顧王太後的意願,将王太後送入彼時的太子,既平陽公主的父皇劉啟宮中。
這些年,王太後為劉啟生下三女一子。平陽公主為長。
劉徹當年繼位為天子時,聽聞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姐姐,親自去将人接回的長安,封為修成君。
修成君。
在長安裡極是風光呢。
“你在威脅我?”王太後何許人也,如何能聽不出平陽公主言外之意。可是她也生氣。
“母親既聽不進勸,非要管我的事,不顧我的意願,我也隻好用其他的法子讓母親顧不上我。畢竟,她不姓劉,卻借着劉家的勢在長安作威作福,母親,我很不滿。隻是看在母親的份上,不和她計較罷了。但是,如果母親還要以母親的威嚴要挾我,便莫要怪我鬧上一鬧,也好給長安城的人添些茶餘飯後的笑料。”平陽公主說到這裡,眼波流轉,妩媚中分明透着嗜殺之意。
王太後打了一個冷顫,别個人出言威脅,或許未必能夠做到,平陽公主開這個口,那定是能夠說到做到。
因而王太後不敢不當回事。
“别動你姐姐,她這些年吃盡苦頭,好不容易才好過些。她跟你們不一樣。”王太後不得不出言阻止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聽着那一句不一樣,眼底閃過嘲諷。
她曾聽聞,當年她的母親和那位金王孫感情頗好,拼死不想離開金王孫。
平陽公主迅速恢複平靜,“母親知道的,我一向給她留顔面,看在母親的份上。但母親是不是也應該顧念我們幾分?母親當年讓我嫁曹壽我嫁了,以後我要嫁誰,想讓誰上我的榻,母親莫管。如此,我絕不會觸及母親心心念念的女兒。如何?”
作為王太後的女兒,說出絕不會動王太後心心念念的女兒,一旁伺候的宮人不禁多看平陽公主幾眼,又怕驚着平陽公主,迅速低下頭。
宮人察覺到的異樣,王太後卻不曾。
她隻生氣于兒女的不聽話,全然不把她這個母親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