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這日,原本寒意十足的天氣,居然意外地暖和,太陽早早就爬了上來增添一份暖意。
人們終于可以脫下厚厚的棉衣,各種顔色鮮豔地春衣穿上了身,今天雖然不是店休日,但顧宛央還是決定休息一天,去湊花朝節的熱鬧。
張玉娘告訴顧宛央花朝節的習俗之一是要吃花糕,以往的花朝節活動擺攤賣桃花糕的人不少。
既然知道很多人會賣桃花糕,那顧宛央就不打算做桃花糕了,她發現酒樓後院的那棵綠梅開得正好,按道理往年這個時候應該梅花都謝了的,但今年不知為何,這株綠梅是等顧宛央一行人入住後才慢慢開始發芽開花的,此時正是花開正豔的時候。
綠梅品種珍貴,種植較難,所以不像紅梅那般普遍,難得酒樓種植了一株綠梅,而且還開得如此之好,白綠相間的小花朵清新淡雅香氣濃郁,讓人看着就賞心悅目,惹人憐愛,顧宛央不舍得看它逐漸枯萎凋零,那就在它最美麗的時候做成美食吧。
顧宛央指揮着張玉娘和小桃一起,将開得正盛的花朵摘了下來,放入水中浸泡清洗。
顧宛央不想做普通的糕點,經過這一個月的時間,顧宛央非常确定京都不缺有錢人,他們對美食的要求标準更高,非常注重品質,所以一般做法的糕點恐怕入不了那些貴人們的眼,她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想起開随心小食肆的時候,做過一款牛乳糕,顧宛央便打算用牛乳來做這款綠梅糕,牛乳價格昂貴但做成糕點着實美味,若是再加上這綠梅的香甜,那則是雙重的美味。
綠梅花瓣嬌嫩,顧宛央輕輕地揉搓,将花瓣上的灰塵洗落後再将其晾幹,然後吩咐小桃将花瓣裹上紗布用石臼搗碎,取出其汁水來。
綠梅的汁水呈嫩綠色,過濾後與牛乳混合在一起後,加入些許糖攪拌均勻,然後倒入粘米粉中攪拌,直到和成一個大團子。
再将大團子分成一個個的小劑子,壓入梅花造型的模具中,便可形成一塊塊漂亮的綠梅糕,再将綠梅糕上蒸鍋蒸熟,鍋蓋揭開的刹那,米香梅香和牛乳香交織在一起,香氣撲鼻。
出鍋的綠梅糕呈淡綠色,梅花模具印刻使得它真如一朵盛放的綠梅,顧宛央在每一塊綠梅糕上,仔細地插上一朵剛摘下來的新鮮綠梅花朵,真假綠梅相互輝映,
看着用剩下的綠梅花,顧宛央大手一揮,打算做梅花釀,于是她手腳不停歇地釀了幾壇酒,放到廚房角落等着出酒。
“要是瑾修哥在就好了,他最喜歡這些花釀果釀了。”小桃看着酒壇子,幽幽地來了一句。
顧宛央釀酒的時候何嘗沒有想到過李瑾修,甚至有幾次幻覺他湊過來要聞酒的香味,隻是,來了京都一個月了,依舊一點消息都沒有,按理說她酒樓的名字依舊是叫随心,而且她這麼多奇特的規矩,他若是在京都的話,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
罷了,再等等吧,說不定今日的花朝節能有收獲呢,顧宛央深吸一口氣默默地想着。
張玉娘正想好奇地問瑾修哥是誰,但見顧宛央并未吭聲,而且臉上神色也是落寞惆怅,便及時收住了話頭,笑着說道:“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出發吧。”
“好哦,出發啦,逛花朝集市去啦。”小桃一掃剛剛的低沉,歡欣雀躍地說道。
顧宛央看了歡快的小桃一眼,心情突然好了一些,今日天氣暖和陽光正好,很适合郊遊!
顧宛央帶着張玉娘、小桃和陳家二老一起,雇了一輛馬車,将擺攤的東西搬上去,往南郊皇家寺廟方向走去。
一路上,行人皆是往那個方向走,熙熙攘攘的人群行走速度并不快,顧宛央沒想到花朝節居然有這麼多人參加。
到了南郊後,便有朝廷派的人手在維持秩序,皇家寺廟是建在南郊青藤山的山腰處,今日早有官府的人在青藤山的山腳下圈出地方,以作為花朝節祭祀祈福的集市用。
果然如張玉娘說的,青藤山腳下有山有樹、有溪有湖,還有花海,那叫一個風景秀麗,此時集市已經非常熱鬧了,各種小攤也出了一半。
顧宛央幾人找了一株桃花樹,就在樹蔭底下将花糕小攤支了起來,等他們安頓下來沒多久,皇家寺廟的祈福和祭祀就開始了。
山腳下的衆人紛紛仰頭,看向山腰的寺廟處,就能瞧見寺廟門前的開闊處已經開始擺滿了祭祀和祈福用的用具物品。
顧宛央也跟着仰頭往半山腰看,遠遠地看見身着龍袍的皇上和佩戴鳳冠的皇後身影,兩人攜手向天祈福,伴随着陣陣鼓聲以及禮官的頌吟聲,兩人完成了祭天和祈福的儀式。
山腳下的民衆們自發地歡呼鼓掌起來,因為戰争大勝,沒有人不高興的。
皇上和皇後舉行完儀式後,便進了寺廟,據說還要祭拜祖先叩拜佛祖,這一整套的流程下來,估計得花不少時間。
不過,民衆花朝節的集市這才正式開始,完成了祈福的人們開始各種遊玩和逛攤。
顧宛央将随心酒樓的招牌拿出來放在小攤的旁邊,果然,很多人看到這個招牌便圍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