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活着的時候,能夠經由身體作為濾網,一點一點過濾出魔力中的混亂雜質,但當人死亡之後……”
康拉德低沉的聲音在神像前響起:“相當于放開了全部感知,将來自世界本源的混亂與無序,一起收納入靈魂之中。”
“怨念和不甘,以及濃重的負面情緒,能夠在短時間内增加亡魂的質量,卻也是一場走向崩毀與堕落的催化劑。”
“要麼走向末路,要麼,将這些代價轉移,來減緩毒藥的發作。”
“如果沒有摩恩,這麼多的亡魂本身,就像是一片埋藏着煉金炸彈的雷區,誰也無法保證,這些不穩定的炸藥,會在什麼時候被引爆。”
“閣下,作為施法者中,對靈魂最有研究的死靈法師,摩恩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内消弭這些亡魂的怨念,并将他們的靈魂強行鎮壓,但……别忘了,摩恩本身,也是一個亡魂。”
“一個生前為三級施法者,通曉死靈魔法且擁有着極高靈魂質量的,亡魂。”
這是提醒,也是示警,畢竟如今被司瀾所接收的亡魂不是一批小數目,這些不穩定的炸藥被司瀾捏在手裡,由不得康拉德不警惕。
司瀾自然明了康拉德的言下之意,謝過白胡子老頭的提醒之後,司瀾開口:“那麼,康拉德閣下,我們來談一筆生意。”
人賴神靈,香火神道,成也香火,敗也香火。
經曆了一場神隕之後,司瀾能夠在這個世界存活,全靠卡洛斯當初陰差陽錯的呼喚與祈願。
如今卡爾肯災厄事件基本已經查明,則也意味着這件事情的落幕。
放在華夏,當事情有所轉圜,能夠順利解決的時候,是要去神前還願的。
這意味着一樁因緣的正式了結。
放在過往時候,了結了便也就了結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放在現在……卡洛斯畢竟不是他的信衆,随着這段因緣因果的了結,失去香火的司瀾将再一次面臨神隕的下場。
所以,如何擴大這段因緣因果,加深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聯系,以及獲取更多的信衆,重新振興城隍廟曾經香火鼎盛的局面,對于司瀾而言才是正兒八經的保命良策。
現代社會,新的天道已經不再容許鬼神生存,但這個世界……不僅有神,甚至還有教會的存在。
司瀾并不打算傳教,也沒有什麼想要收攏“信徒”的想法,或者說,華夏的神仙似乎都不怎麼喜歡傳教,就連百姓也大多都是随緣,上什麼山,拜什麼廟,跪什麼神,燒什麼香。
靈驗時,香灰發爐,不靈驗時,破廟砸像,也都是有的。
如若非要說信徒的話,興許隻有曾經守着城隍廟,供奉了司瀾一輩子的那些個廟祝們,對于司瀾才算是正兒八經的信徒,剩下的,也隻能被稱為信衆,或者說,是香客。
香客多了,才能積累起香火,香火多了,才能鼎盛,擺在神像前的香爐才能發爐,而不是讓司瀾燒了黃表紙來算作爐灰充數。
換言之,司瀾并不介意被人随意拜一拜,也不介意自個兒到底是不是香客心裡頭一份兒的神仙,總之,他活着隻靠香火,而不是信仰。
這和這個世界的神靈與教會而言,有着實質上的區别。
也就是說,與華夏完全傾覆了的神仙生态環境相比,司瀾在這個世界,反倒比之本土的那些個什麼規則化身的神靈更有優勢。
前提是,打出自個兒的名聲來。
與以康拉德為首的施法者協會,再次下了一筆投影水晶訂單的司瀾幽幽歎了口氣:
為了活着,為了争些香火,凡人怎麼能理會來自于城隍爺的壓力?
畢竟,他可是連第四天災,都打算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