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楊一時拿不下主意。
·
羅大石家人口很簡單,他和周洋生了三個孩子,老大羅栓、老二羅柱和老小羅椿。羅栓和羅柱都是兒子,一個十五一個十二,羅椿則是個哥兒,今年十歲。
羅楊過來的時候羅大石正坐在屋檐底下編竹筐,羅栓在一旁幫忙。
“三叔,栓子,忙着呢。”
“楊哥,快這邊坐,外面怪曬的。”羅栓轉身拉了條長凳。
“這太陽是大。”羅楊走過去,“叔麼他們呢?”
“小爹帶着椿哥兒洗衣裳去了,柱子不知道在哪兒玩呢。”羅栓說着看到他手裡的袋子,“楊哥,你手裡拿的什麼?”
“麥子。”羅楊說:“之前多虧三叔你們送來的糧,我們幾個才撐到了現在,現在麥子下來了,就想着趕緊還了。”
羅大石不是個愛唠閑話的,之前沒吱聲,這會兒忍不住了,“你這說的什麼話,那是給你們的,你趕緊拿回去。”
羅楊卻說:“三叔你們幫的情我們都記着呢,隻是誰家都不寬裕,日子過得緊巴巴,哪兒能不還?”
羅大石說:“你們是我親侄兒,我不幫你們幫誰?”
“謝謝三叔,但這糧得還。”說到這,羅楊面露尴尬,“隻是之前借三叔你們的錢恐怕得再等等,現在麥子還沒賣。”
他爹去年是橫死的,沾了晦不吉利,在請人幫忙運回屍身時難免花的多些,加上之後請和尚念經做法事,買棺椁壽衣等一應物品,那也都是往吉利體面的辦,務必要讓他爹走的放心,來世能投胎去個好人家。
這麼一場花費下來,不僅将他們家原本就沒多少的錢花幹淨了,而且還欠了外債。
欠三叔家是一兩,這錢羅楊眼下拿不出來。
羅大石對他們的情況也清楚,就說:“不急,我們也不當用,你們什麼時候還都成。”
話雖如此,但羅楊不想拖,債台高築,他睡都睡不安穩。
眼見着羅大石不要這糧,羅楊幹脆給放竈屋去,羅栓見了沒法子,起身追進來說:“豆子比麥子要便宜一半,之前拿的是五升豆子,你還兩升半的麥子就成。”
羅楊說:“那你們可就虧了……”
“沒虧。”羅栓過秤,“去鎮裡縣裡買賣都是這個價,何況你這還是今年剛下的新糧,兩升半我們也占便宜了。”
羅楊心中一動,“栓子,你知道今年的糧價?”
羅栓說:“我聽說糧商那邊是十一文。”
羅楊皺眉,“去年來村收是十六文,雖然那是遭了災漲的,但今年才給十一,算着可降了不少啊。”
何況他之前聽杏哥兒桂哥兒他們說,沒遭災的時候,那糧鋪裡摻着麥麸的米面都要賣十六文,現在十一文賣出去是真不高。
羅栓把袋子捆好,那裡面是羅楊該拿回去的糧,“現在糧食剛下來,家家戶戶都預備着賣糧,糧商肯定不樂意給高價,要不怎麼說商人狡猾呢。”
因為糧價的事情,羅楊也不推拒那點糧食了,隻把三叔他們的恩情記心裡。出了竈屋,羅楊又問:“三叔,栓子,今年你們的糧打算賣多少?”
羅大石說:“賣五六石吧。”
羅楊迅速算了算。三叔家的田地就隻比他們家少一畝旱地,今年麥子收了有十四石多,交了稅那就剩十二石多點,六石相當于是一半。這數量看着多,但三叔家應該還有些豆子、秫米之類的雜糧,算下來也不少了。
羅大石看出了羅楊的遲疑,勸了一句,“其它都是虛的,糧食才是實實在在的,你總得多留點糧食,以防萬一。”
羅楊回神,認真記下,“謝謝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