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膝蓋,面對排球比賽及訓練時的頻繁跳躍、橫向側移、大範圍跑動、快速變換方向以及魚躍前撲倒地甚至好比飛檐走壁的各色各種劇烈動作,也并非銅牆鐵壁無堅不摧。
快速轉向、跳躍和着陸時最易損傷韌帶,攔網扣球、接發球、地面動作的長年累月肌肉使用會引起各類的肌腱炎症,過度使用或慢性創傷膝蓋常常會導緻滑膜炎,半月闆或髌骨腱炎都容易因跳躍導緻劇烈受損……
那你知道傷病的治療需要多久嗎?一場手術至少需要保底的複健期半年到一年,前提是成功的手術,否則隻是搭上前途的未知性。至于恢複訓練、重回賽場,一名進取心強烈的運動員能允許自己坐多久的冷闆凳呢?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即使現實中的競技體育是如此殘酷,那又與從不對高度妥協的運動員有什麼關系呢?
前仆後繼地,哪怕先天天賦不足也要用努力與汗水來補,即使是傷病前提,也仍然會在竭力保養與受傷預防中渴望更進一步的可能。
高挂半空的屏幕又在回閃着賽前采訪,白色的羽毛球被突然放大,昏昏欲睡的藤丸立香被刺到眼地向前望去。
“身材矮小确實是打排球的不利因素,但它絕非導緻人不能打排球的決定性因素!!”
“好帥的采訪!”半戴着的耳機被不自覺地取下,備受賽場氛圍感染的藤丸立香不太平靜地坐在座位上,樂于欣賞他人優秀之處的美好品德又在此時發光發熱,頗受感觸的同時,眼前是暫停後鷗台高校又一次的發球輪,恰是5号主攻手星海光來。
強大直白又熱烈,每一次奮力都隻是平凡地展示着自己對排球的熱愛,抛球一刻堅定助跑起跳,擊球時是滿腔熱血的振臂一揮,星海光來完成了自己的發球,腳下從無松懈地回到場地。
井闼山的自由人古森元也當仁不讓地直奔向球可能的落點,熱血沸騰的堅定信念成就主動出擊的上手一墊,一傳的球路直截了當,二傳飯綱掌耳聽八方,他等待着球來。
對方的發球攔網體系成熟得不像高中隊伍,可鷗台隊内除特别的兩個進攻點外,接球強點仍然不足,攻防轉換依賴自由人以及主攻手星海光來愛打近網球,接應白馬攻防意識不佳,三年級生外都開始所急躁……在自己的心中下定論,井闼山的二傳飯綱掌觸球傳出。
左翼無人,右翼副攻,中路主攻,後排被掩存在不确定因素,大腦在一瞬間中閃過所有的可能性,鷗台的網前MB緊盯井闼山二傳的手,腳下已經追佐久早聖臣而去,身體卻沒有放過轉位防守後排的可能。攔網的重點是向下壓向前壓,晝神幸郎雙臂高揚前張,他“等候”着井闼山的進攻。
改換路線的佐久早聖臣給予對手一個附加詭異旋轉的“打手出界!”
“哔!”
球從鷗台的自由人眼前、從鷗台的接應與後排的主攻手奮不顧身奔跑着的眼前直奔場外而去——“井闼山得分!”
“可是,又不是所有個子不夠高的選手打排球都叫小巨人,如果沒有鍛煉彈跳沒有足夠的淨摸高度,不去磨練技術缺乏攻防全面性,缺少經驗積累球感球商不具備空戰技巧性的話,憑什麼叫‘小巨人’呢?”認真地辯駁身高天賦是絕對因素的理論,藤丸立香撇過頭去不再看解說的屏幕了。
每個人都有過認為自己很厲害的曾經吧。
可是走得越遠就越發覺,即使自己認為身材矮小也可以依靠努力磨砺技術技巧來勝過高個子,可事實上無論高大還是矮小,每一個選手都可以通過認真與不懈怠鍛煉出一手漂亮的排球。
但是隻要不放棄就好了,理想主義就是這樣的吧?
認同自己的弱小,接受公平與不公平的現實,繼續前進,比所有人都要繼續努力前進,競技體育的精神不就是這樣的嗎?
要跳得比所有人都高!
高個子又如何?矮個子又如何?
要飛得比所有人都高!
一米九的空戰“菜鳥”也一樣不過如此!
等來結束觀察的森井監督,井闼山女子排球隊背着明日再來的期待頭也不回,身後是磨磨蹭蹭你一分我一分持續拉鋸戰但隐隐有某校占上風的男子排球準準優勝賽,一拖再拖才打到大比分1:1的井闼山高校vs鷗台高校才準備開始今日的第三局。
而屬于井闼山女子排球隊的春高賽事隻剩下最後兩場了:準優勝與優勝。
“真期待呢!春高決賽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