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人在乎感受,有人在乎秩序。如果有媽媽會因為在乎孩子身心,根本沒想過這一天的作業還要不要寫;就會有媽媽告訴孩子,隻要不是受外傷,每天該完成事要早點弄好。這兩種媽媽,誰才是真正為孩子好,可是如果總讓孩子在哭泣聲中接受父母的關愛,那至少溝通的方法是否錯了呢?
“楊媽媽,楊琪蘋今天回去最好早點休息,我問過她的各科老師了,她的作業可以明天或者後期補好再交上去。今天不用擔心學習的事。”柯為民找到機會告知了一下楊媽媽,今天楊琪蘋不用為作業煩惱,那媽媽自然也稍得解放。
“阿姨,我以後可以經常去找江樂玩嗎?”趁着自己媽媽在和柯主任說話時,楊琪蘋跑去找江樂媽媽。
“這事你自己問他就好了,隻要他願意跟你一塊。”江樂跟誰一起玩倒是回家都會聊,但是爸媽從來不問也不幹涉,彼此默契。
“所以不用給你報備都有哪些朋友的嗎?”雖然是困惑,但江樂媽媽聽出了其中的控訴,她開解楊琪蘋:“是因為江樂會自己主動告訴我們,我才不會追着問他,總還是要知道和平時一般都和誰一起玩,通常去哪的。”
聽到這有動靜,江樂想湊去了解一下,被老爸攔住:“你媽不是在勸了,咱去能說什麼,别本來都開解挺好了,跑去說兩句,又給添堵了。”
“今天那位哥真挺酷的,一下就把那男生推到到牆邊,像是練過。”江樂跟老爹說明了自己的欣賞與羨慕,可惜自己沒有KO别人的技能。
“所以人家有尚武精神,不過主要還是這小夥心地善良,又有膽識,他願意去管這事。你想練武術嗎,先紮馬步,看你能不能蹲得住吧,練武苦的很,哪能光看到人家酷,酷也得憑本事。”江樂老爸其實工作一天也累的很,但是隻要他在陪江樂,就會抛去白天的經曆,全身心陪伴,他認為父母要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引導兒子的價值觀,這樣有助于他交友互動,打開社交能力,打開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