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坐等與蘇轼和離[美食] > 第64章 熙甯七年

第64章 熙甯七年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有了任采蓮的應諾,季璋心安理得當上了甩手掌櫃,以一個客人的身份迎接了在北宋的第一個新年。

與現代大差不差,蘇府在年前便着手開始翻新、大掃除、采買,為新的一年掃淨來路。經常出門的季璋還被任采蓮喊着,順路帶些必要物件回府,被動地參加其中。

辯才也有了上次被聲東擊西的教訓,此次任憑季璋好說歹說皆未得到更進一步的探視權。

她隻得作罷,按照側敲旁擊打聽來的北宋習俗,精心為蘇迨準備一盒不出格的除夕飯。

熙甯六年,除夕。

一向人流如織、香火旺盛的上天竺寺,也敗給了這親人相聚的佳節,香客隻有零星幾人,拎着食盒的季璋和二寶便是其中一員。

“蘇大娘子,您來了。”守在寺門處的小沙彌瞧見季璋,颔首行禮道。

季璋也颔首回了個禮,“可是辯才法師讓您在此處等我的?”

“是。”

小沙彌轉身朝寺内走去,“今日寺内忙碌,師傅怕蘇大娘子走錯了地方,這才讓貧僧在此處等着。”

這老秃驢哪裡是怕她走錯,是怕她去見蘇迨罷。

不過如今替代的人選已經找到,度牒的事也在托錢叔打聽,相信很快便能将迨哥兒接出來了。

“那麻煩小師傅了。”

季璋不急于這一時,對辯才的安排并未提出異議,反而來了興緻打聽起僧人們是如何過年的,“今兒是除夕,不知寺内可有什麼特殊安排?”

“無甚特别安排,與尋常日子并無差别。左右不過就是誦經祈福,往後幾日會舉行法會罷。”小沙彌客套地回道。

季璋聞言,不禁将孤坐佛門的蘇迨與今日四處遊玩的蘇邁相比較,内心蓦然湧上一陣心疼,道:“師傅們辛苦了。”

用過午膳後,蘇邁與她是一道出門的。她給迨哥兒送除夕吃食,而蘇邁則是與同窗打捶丸、看鬥茶,享受着書院休沐的大好時光。

“出家本就是修行,蘇大娘子言重了。”小沙彌道,一副早已習慣的神情。

北宋除夕有吃馎饦的習俗,不過這直接用羹湯煮熟的面條不易保存,故而季璋準備直接在上天竺寺内現做一份。小沙彌也知曉此安排,直接将季璋帶到了齋堂廚房。

“廚房已到,蘇大娘子請自便。”

小沙彌正欲離開卻被季璋開口打斷。她望着冷清的廚房,蹙眉道:“小師傅,你們今日是不吃馎饦嗎?”

且不說除了沒有準備馎饦,連其他過年應有的東西皆沒有,可謂是十分寒酸。

小沙彌指了指不起眼處的菜筐,回道:“此乃風俗,自然是要吃的。隻不過眼下距離申時尚早,齋堂的師傅們還未開始準備。”

堆滿菜筐的白菜在數量上完全夠上天竺寺的僧人們吃,不過在品相上卻是差了些,看着灰撲撲的。明眼人一瞧便知,這菜應是之前儲存在地窖裡的。

這話倒是提醒季璋了,寺廟與尋常百姓一日皆隻吃兩頓。眼下才剛剛巳時,再等半個時辰就可以開始準備了。

“蘇大娘子若是無事,小僧就先告退了。”小沙彌不欲多留,見季璋沉默無話随即便離開了。

二寶順着季璋的視線望去,瞬間明白了自家娘子的心思,出聲提醒道:“娘子,咱們隻帶了幾顆新鮮生菜,隻夠做一碗的量。”

眼下寒冬還未過去,外面天寒地凍,尋常人家吃的都是這種地窖儲存的蔬菜。而她們帶來的則是府内采買的新鮮蔬菜,青翠欲滴,光是瞧着便能想象出清脆多汁的口感。

季璋收回視線,“就做迨哥兒的那份罷。”家中還有兩個孩子,她還要趕回蘇府陪蘇邁和蘇過過年,無法在這裡耽擱太久。

“是。”二寶将食盒打開,将帶來的東西一一拿了出來。

盒内除了幾顆水靈靈的生菜之外,還有一傳言祭祖後食用能祛百病的五辛盤,以及讨彩頭的百事吉。

五辛盤實則是一道涼菜——将洗淨的韭菜、芫荽、芸薹(油菜)撕開擺在盤中,然後拌以在臘八當日腌漬的蒜和藠頭(薤),最後在中間插一根線香,線香頂端還粘了一朵紙花。

季璋雖不懂這是何之意,不過還是連帶着線香也帶來了,盡可能還原家中飯桌上的一切,隻能讓迨哥兒感受到一點家中的年味。

百事吉實則是一道水果盤,不過取了這讨彩的名字——将柿子與橘子和柏枝同放在一個盤内,吃飯前按照“柏柿橘”的順序,先折斷柏枝,再依次掰開柿子與橘子,以此來獲得“百事吉”的寓意。

這水果保存不易,季璋本想仿照外面小販售賣的繡着柏枝、柿子和橘子的百事吉結子,自己繡一個送給迨哥兒。這樣既方便保存,也方便迨哥兒日後自個保管。

奈何那些日子,朝雲瞧見蘇邁房中的端午百索說漏了嘴。季璋這才知道她給迨哥兒親手編制的那條百索,壓根就沒送到應到的人手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