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盼兒的創意确實不錯,普通的手織粗布隻要領口袖口和底邊繡上一些竹子、萬字紋,就多了些意境,會有市場實在是意料之中。
不過繡的花邊哪有染色的衣料值錢呢?或者再引入印染……蕭謂一瞬間已經想了很多,對他來說這是小事一樁,至于盼兒在原著中開的茶樓,就算了吧,宋朝的茶類似油茶面,還多加了一些調料,味道實在不敢恭維,來到這世界吃過一次再也不想碰了,還是紡織業有發展,嗯,值得鼓勵。
至于酒樓,本來已經開始籌備了,不過這次顧千帆立功之後十有八九會更進一步,指揮使職位不日到手,此時經營東京一流酒樓就有些紮眼了,一定會擋了一些人的财路,不如押後,待升官之後根基穩定了再開不遲,免得有人出來叽叽喳喳的搗亂。
等蕭謂和引章聯袂來到盼兒的小布莊,實際看到的布料卻讓蕭謂大吃一驚。隻見布莊的坯布都是小件,布幅隻有半米寬。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棉布。
說實在的之前蕭謂并沒注意現在的宋朝還沒有棉布,日常穿的絲織的衣物在他看來絲滑又舒适,在前世也很喜歡穿,但囊中羞澀買的少,所以來到大宋每天都有絲綢穿,就以為是大家都穿這些,偶爾有人衣料有些粗糙也沒注意,現在看來隻怕自己穿的是這個年代的上等布料了。至于老百姓日常穿的絲麻等由于大多打着補丁,甚至破破爛爛的,他壓根沒注意是啥料子。原來這個年代粗棉布還沒出現。
這就好辦了,當下蕭謂讓盼兒和引章收集市面上的棉花,制作紡車。小時候奶奶用過,小蕭謂還幫奶奶纏過線團呢,不過現在也有紡車,畢竟絲麻也需要紡的,稍加改動即可。
當細細白白的棉線紡出來後,二女驚歎不已,至于織布就簡單了,不少家裡都有,這織布機相當于後世的縫紉機,可以列為結婚四大件之一呢。
最大的障礙就是市面上的棉花太少,好在關中平原适宜種棉花,要不順便發展種植業?可是大宋所有耕田都得種糧食,這是基本國策,想要種植經濟作物不能占用良田。那隻能進山了。這個暫時不考慮,攤子鋪的太大,他又不想一直做這個。
思來想去蕭謂隻能寄托海上貿易了,市面上的棉花多來自海外,好在這東西并沒有被海外壟斷,我國個别地方也有種植,隻是沒形成規模而已,所以價格并不昂貴。蕭謂和有關商号簽訂了大量收購的合同,暫時兩年這小布莊也盡夠了,不是還有饑餓營銷這一說法嗎?
經過一番準備,小布莊于一個月後重裝開業了。布莊内部用大量布料裝飾,色彩搭配,省錢還有意境。
布料舍棄了刺繡,采取了明清流行的酸染,這種染色缺點是顔色不夠明豔,蕭謂索性參考後世日系色彩,以色彩搭配為主打,用内外衣同色系搭配的布料做組合。此外還作出兩套飽和度較低但是1:9撞色設計的成衣,讓盼兒和引章當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