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嫂腰傷一事很快就傳到各個街坊鄰居,周圍都是一些熱心腸的大娘來幫忙,雖然張大嫂為人脾氣不好,但還挺受人尊敬。
姜易水拿到膏藥後,并未管那麼多立即去了張大嫂家,大不了買些藥材重熬罷了。
姜易水走進張大嫂家發現案子上的饅頭已經不見,應該是吃掉了,餓了三天之久,眼下還有一團大大的烏青,頭發散亂蓬松,肉眼可見的滄桑。
“張大嫂。”姜易水坐在炕上,加熱了幾下待膏藥變軟了之後,撒上止癢的粉貼在傷處。
姜易水囑咐道:“這幾日要好好休養,千萬不能下地幹活。”又指了指案上的中藥道:“配合中藥,腰傷不出半月就能痊愈。”
“多謝...姑娘。”張大嫂又小心翼翼地問道:“那我明日是不是就能下地?”
“不可,你這個樣子,千萬不能再下地幹活。”
“那這怎麼能行,已經三日未去地裡,再不去,這……”張大嫂有些為難道。
“張大嫂……你這樣恐怕普通行走都有些困難,别說下地幹活。”頓了頓又道:“況且,現在家中隻有你一人,沒人照顧你生活起居那可不行。”
“要不,你同我交代一下你兒子住在哪裡?”
“我來,張大嫂你好好休養吧!”一道聲音從後面傳來。
是東頭住的趙大娘。
“但是有個不情之請”趙大娘臉色有些為難道:“今年我家收成不好,家裡…的粟米都不怎麼好,人也多,又那麼多張嘴吃飯,還要向朝廷……”
趙大娘沒繼續說下去,但在場的人都變了臉色。
“行…隻要你幫我,到時候我分你一成!”張大嫂爽快地答應道。
趙大娘一聽立馬跪倒地上磕頭謝道:“多謝張大嫂,我替一家老小謝過張大嫂。”
張大嫂爬在床上不能動彈,惹得她幹着急。
姜易水替她扶起趙大娘道:“大娘,你快起來。”
姜易水治好張大嫂的腰病迅速地在街裡街外傳開,都說她是個有才華的女子,門前擠了許多百姓在門外等着看病,由于膏藥不太夠用,便按照原方子又
趙大娘晚間鋤地回家,路過瞅了一眼自己家外面站着一位看上去還不到弱冠的公子,在門前來回踱步,不停地往院裡探頭。
趙大娘疑惑道:“哎,你誰?怎麼杵在這兒?”
年輕的公子拱手說道:“小生名張成生,聽聞是趙大娘子幫得我娘親,前來感謝。”
趙大娘連忙擺手道:“一點小忙而已不足挂齒,那位姑娘才是幫了你娘的大恩人。”
“那,這位姑娘住在哪裡。”
趙大娘一聽眼前小夥子是張大嫂的娘親,便反手指道:“諾,這邊往後走,就是那位姑娘的家。”
張成生彎腰行禮道:“多謝。”
姜易水正用着午膳,聽小荷勸自己什麼時候回府。
“小荷,我暫時不打算回府。”姜易水忍不住說道。
“夫人……”
“有人來了,我去看看誰來了。”姜易水耳朵敏銳,提着裙子跑了過去。
“你是……?”姜易水詫異問道。
“小生……啊不,我……”張成生臉情不自禁地紅了,沒想到是這麼好看的姑娘,緊張地結巴了。
姜易水看他穿的不破,剛剛離開時又看到一直在張大嫂家外面來回走動,隐約地猜到了什麼。
“你就是張大嫂的兒子嗎?”
“是……”
姜易水看他身瘦挺拔,長得還算眉清目秀,此時他若是沒有臉上那一團火紅就更加俊朗。
“你不必多謝,略懂一些皮毛而已,對我而言治病救人是應該的。”
張成生臉更紅了,說道:“姑娘人美心善,有這樣的才華被埋沒,實在可惜。”
姜易水不覺得有什麼可惜,能治病救人,作為大夫已是很欣慰,況且自己也不覺得有多厲害,道:“公子年紀輕輕就在聖上面前出人頭地,能在朝堂上大展拳腳自己的才華,也是令許多人贊歎不如。”
張成生歎氣道:“姑娘隻看得到表面光鮮,不這裡面多少的兇險。”
姜易水覺得這位少年挺有意思,點點頭贊同道:“沒錯。”她從袖裡掏出一張紙,遞給張成生:“這是你娘親的藥方,用量都寫在上面。回去務必照顧好你娘,莫讓她勞累。”
張成生接過藥方說道:“多謝,我都不知如何感謝姑娘了,要不是姑娘發現,恐怕……”他欲言又止,做兒子做成他這樣,也算慚愧,他又道:“姑娘,我祖上世世代代靠行醫為生,但鄙人實在對醫術不通,到我這裡,這本事便荒廢了。之後讀了書,就了官職。”
他彎腰拱手道:“鄙人想請姑娘幫忙,替我家延續醫館。”
“這……”姜易水有些為難。
張成生又道:“鄙人母親名下有間醫館,可供姑娘使用。”
“那…好吧。”姜易水答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