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現在十四歲,正是上初中的年紀,是全家人期盼的大學生預備役。
他年紀小,羅以嬌跟他恩怨不深,羅傑剛上初中,這個年紀正是花錢的時候,羅永民和梁蘭蘭同志對羅傑管得嚴,他身上零花錢一共都沒幾塊錢,羅以嬌跟他說每個月給他兩塊錢就答應了。
她掂了掂信的分量,沒有立刻打開,把買來的東西提到屋裡放好,這才坐到院子裡拆信。
羅傑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信上偶爾還有一團墨點,羅以嬌好久沒看見這麼難看的字了,眉頭都擰緊了,忍着看了下去。
羅傑在信上先是問了好,說起在她留了封信回村那天,梁蘭蘭同志發了好大的火,第二天一早羅永民就打電話回村了,為此梁蘭蘭同志在家裡說她真會找事。
羅以嬌前兩天就知道這些了,梁蘭蘭同志在家裡抱怨并不意外,她甚至連梁蘭蘭同志的語氣都能想到,每個人都會有抱怨的時候,身邊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是聽了就過了,不會像羅傑一樣老老實實把這些話記下來。
就他這超絕行動力,羅以嬌都不知道該誇他老實還是憨厚了。
為了兩塊錢真勤勤懇懇啊我的弟。
羅以嬌接着往下看,羅傑又寫了她前腳剛走,後腳陳家人上門跟家裡商量羅靜芳和陳昂的婚期,還送了彩禮過來。
羅靜芳之前就定親了,本來就在談婚論嫁,現在兩家人商量婚期也正常,羅傑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土包子,着重介紹了陳家送來的彩禮。
現在結婚流行三轉一響,即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一響是收音機,雖然是流行,但大部分人結婚其實都沒有把三轉一響備齊,能置辦其中一兩樣已經是家庭條件不錯了。
像在農村,根本就沒人會獅子大開口要三轉一響的彩禮,因為根本就買不起。
陳家送過來的彩禮中除了三轉一響外,還有一台黑白電視機。
哪怕早在58年津市就誕生了第一台電視機,70年甚至連彩電都生産出來了,但礙于生産有限,直到前兩年,一台黑白電視機都還屬于“奢侈品”。
能買得起三轉一響,也買不起電視機。
羅靜芳有這樣的彩禮,在整個器件廠家屬院都是頭一份。拒羅傑描述,陳家送禮來的那天,整個家屬院都轟動了,連隔壁家屬院的人都跑過來參觀,讓羅家在器件廠家屬院裡狠狠出了一陣風頭。
電視機雖然是羅靜芳的彩禮,但不耽擱羅傑高興,因為家屬院裡好多的小同志們都知道了他家有電視機了,紛紛圍着他,好聲好氣的跟他商量想去羅家看電視。
羅傑從來沒有這樣被衆星捧月的感覺,整個人都飄起來了,徹底的體會到了一把由裙帶關系帶來的好處,對羅靜芳這個姐姐也巴結起來了,趁着沒人的時候,羅傑還在羅靜芳面前準備了一套刻意準備好的詞。
為了這套詞,羅傑把書翻了又翻,才把那些恭賀新喜的祝福詞背了下來,當着羅靜芳的面,由衷的祝福她跟未來的姐夫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羅傑覺得,他都說這些話了,羅靜芳這個當姐姐的就算不誇他,也一定會記得他的祝福,誰知道羅靜芳聽完,不止沒有誇他,反倒朝他擺了臉色,後面也一直不理人。
羅傑一個初中生,還不懂人情世故,對羅靜芳這個姐姐的态度摸不着頭腦,心裡又覺得委屈,隻能寫信來問問羅以嬌為什麼會這樣。
羅以嬌:“...”
羅以嬌看完,有些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羅傑這是拍馬屁沒拍上,拍到了馬蹄上。
當着一個女同志的面,祝福她和一個不喜歡的男同志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女同志肯定高興不起來啊,不過羅靜芳和那個回城男知青的事家裡知道的人少,羅傑年紀小,沒人跟他說那些。
羅以嬌把信放下,本來是沒打算回了,但想到羅傑還得繼續勤勤懇懇當她的耳目呢,還是回信安慰了他一下,但在最後又着重表示,讓他遇上無法解決的事再給她寫信。
她才是花錢請他當耳目,不是給他當知心姐姐的。
寫好信,這會兒時間還早呢,羅以嬌想起來昨晚大伯說的事,準備去看看他口裡的那塊地。
拿上草帽,羅以嬌鎖上門,沿着小路走了一會,一下就看見了地。那塊地的周圍,其它的地都收拾得幹幹淨淨的,隻有羅家的這塊地沒人打理,地裡到處都是雜草。
羅以嬌蹲在路上,看着地有些發愁。
這塊地确實不大,但對羅以嬌這樣沒幹過農活的人來說還是太艱巨了點,羅以嬌心裡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幹。
反正她不想幹活,大不了被大伯罵幾頓。
罵就罵吧,她皮厚肉粗,能經得住罵。
她起身準備回去,王嬸正好背着一簍草經過,看見她站在路旁,問了一句:“嬌嬌,你在這兒幹嘛呢?”
“王嬸。”羅以嬌指了指旁邊的地:“我來看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