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主任,在河西村也是一位雷厲風行的女同志。
她作風爽朗,辦事麻利,敬業負責,在村裡深受大家愛戴,王主任被調任到鎮上以後,村民們去鎮上辦事,遇上事還是跟從前一樣喜歡去找她幫忙解決。
王主任倒是很歡迎村民們去找她,還會盡心幫村民們解決麻煩,耐心聽他們傾訴。
王主任調任去鎮上好幾年,最開始住在村裡,近兩年工作忙,都是住在了鎮上,村裡的房子就空下來了。
當然了,文慧要說的不是這個,她說得神秘:“這房子,已經賣了。”
羅以嬌微微側目:“賣了?”
“誰家買了?”
她不大意外,空房子、修得不錯,把裡外打掃一下,拎包就能入住,比蓋新房輕松。
鎮上幹部住過的房子,噱頭十足。
文慧帶着高深:“不是村裡的人。”
羅以嬌微微挑眉。
本村人買房很正常,家中人口多、省下蓋新房的錢,不出意外要在村裡住上幾十年,購買同村的房子再正常不過,如果不是本村人購買,那倒是挺讓人意外。
羅以嬌熟知以後的變化,村裡年輕同志們向往城裡的繁華,過幾年能進城打工以後,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現在熱鬧的村落逐漸清冷下來,大家在城市裡打工、買房,安家落戶,漸漸就不回來了。
現在有志氣的同志們都想着去城裡闖蕩一番,住在城裡,住進筒子樓,看不上村裡蓋的房子,以走出農村為目的,竟然還有冤大頭跑到農村來買房。
羅以嬌在這一瞬,對這位冤大頭同志産生了好奇。
她看向文慧:“是哪位同志?”
重要的是,以後村裡的宅基地不能過戶,要是不想住了,隻能出租,不能買賣。
如果這位冤大頭同志是想體驗農村生活,那就當她沒說。
文慧說道:“不知道,隻聽人說過是個知青同志。”
“是知青啊。”
是知青的話也能說得通了,知青們早些年下到農村參與基礎建設,把青春和熱情紮根奉獻在一片一片的土地上,日子雖然艱苦,但汗水灑在了這片大地上,對這片土地也有感情了;知青們回城以後,忘不掉這片土地,再重新回來也不是沒這個可能。
總結就是愛得深沉啊。
村裡的年輕同志們一心出走,人雖然在村裡,但心已經飛往了他們向往的城裡了;隻在農村待過一些年頭的知青反倒主動回到農村來,真是截然不同的選擇。
不過做出這兩種選擇都是正常的,有人愛熱鬧,有人就愛清淨。各人的選擇嘛。
羅以嬌好奇的心逐漸就淡了下來,她猜測應該是一位早年下到河西村的知青,回城這些年以後大大小小的,該經曆都經曆過了,現在年紀大了,懷念起了當年當知青生活的時候,想要重新回來看一看什麼的,跟當年認識的人說說話之類的。
人年紀大了都想着落葉歸根,這個根可能是長大的地方,也可能是記憶最深刻的地方。
難怪王主任的房子打掃得幹淨,應該是買房的這位知青本來就是一位幹淨整潔的人,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其實也就那點愛好了,遛彎啊,養鳥啊,或者釣釣魚之類的。
文慧沒有聽出她話裡的意思,緊緊跟着她的步伐,繼續說道:“那可不,聽說買王主任的房子可是花了大價錢的,還不如蓋個新房了,蓋新房多氣派啊。”
文慧搞不懂這些城裡人,一個個的都往農村跑什麼,地上有金子?
知青是一個,她旁邊還立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