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的家庭矛盾那可多着呢。
她歎口氣,幽幽說道:“姜渝同志要是多活些年,看得多了,也能如數家珍了。”
姜渝在她小臉上轉了一圈,心裡的郁悶一下子消散了。
王村長給他找幫手的時候說過,這位羅同志跟他一樣也是今年剛畢業,比他小幾歲。
姜渝十六歲下鄉,十九歲考上省農業大學,今年二十四歲。
他比羅同志大上四歲,如果不是因為這幾年在上大學,家裡早就安排他開始相親了,從前大院裡跟他同齡的那些都已經結婚生子,家裡邊看着人家家中熱熱鬧鬧,孩子都快打醬油了,非常羨慕,在姜渝來村裡之前還隐晦的點他呢。
他這個都不知道被催了多少回了,羅同志現在的年紀,耳邊也應該有長輩在提點,甚至急切的已經着手安排起來了...
沉思中,他們已經到了下一家。
這兩天,他們把羅以嬌認識的人家挨個走了遍。
這些人家都是認識的,從交情上就會給他們一點面子,接下來要去走訪的人家他們都不認識,是羅以嬌參考王村長、大伯母和劉母,羅珍等人的推薦填的。
她參考的是他們口中好相處,家人勤快,家風優良等多種因素選擇出來的,雖然沒有具體的跟這些人家接觸過,但羅以嬌相信王村長等人的眼光,他們在村裡這麼久,看人是不會看錯的,誰家人好,誰家人壞,短時間看不出來,時間長都知根知底了。
她跟姜渝商量:“還是按我們之前走訪的流程來。”
姜渝沒有意見:“行。”
他們之前的流程是:先登門、羅以嬌上去寒暄幾句、大家坐一桌好好說說話。
其實所有人際往來的流程都大差不差,也都是從互相引薦,寒暄說話,坐下談正事這一個流程來的,不認識沒關系,由介紹人引薦後,互相遞上名片,加個聯絡方式,多聯絡幾回就熟悉了。
總之,打開心扉的方式就是說話,多說話。
羅以嬌選擇的第一戶是他們羅姓本家,大伯母張英推薦的,跟他們羅家祖上數三代還是親兄弟呢,大家都住一個村,關系比其他村民親近一些,報個名,說話都先親近三分,羅以嬌毫不猶豫就把這家作為了第一家走訪。
這戶羅姓人家的戶主羅柱,羅以嬌應該喊一聲大爺,聽說早年還是當兵退下來的,傷了腿,一家人在村裡和和氣氣的,幾乎沒有鬧過矛盾,跟住在她隔壁的那戶完全不一樣,一個是唾棄,一個是稱贊。
他們到了羅柱家,視線先在籬笆院子裡看了看,地面上幹幹淨淨,牆根桌上的東西也碼得齊整,看着就是愛幹淨整潔的人家,心裡先有了好感。
幹淨整潔的人家給人的印象會比較講理通融。
他們站在籬笆院口,羅以嬌正想喊人,裡邊的先開了,一個氣沖沖的中年婦女抹着眼淚走出來,在她身後,滿臉皺紋的老年婦女同志攔着方正臉的中年男同志:“她要鬧就讓她鬧,你去了就得被她壓一頭了。”
羅以嬌唏噓:原來這就是和和氣氣的人家。
他們這是闖進了什麼家庭不和諧的矛盾現場來了???
任務艱巨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