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更難以理解了。
對着一個小孩吹彩虹屁?
國人的家庭教育中,一向是以嚴父慈母為導向,對待晚輩是以長輩的身份教育教導,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引子,規勸晚輩不要行差踏錯,少走彎路。
在這個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的長輩口吻嚴厲,行為有些過激,一些打壓的話脫口而出,并不知道這些舉動會給小輩造成什麼心裡傷害,就是所謂的打壓式教育。
無論是羅衛華還是梁娟,他們都是在這個教育模式下長大的。
羅明明是他們唯一的女兒,兩個人都疼她,尤其是女兒揚着笑看着他們時,讓他們當爸媽的一顆心都化了,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捧到她面前,博她一笑,正因為疼愛女兒,夫妻兩個才會希望她好,有時候也避免不了語氣嚴肅,大多時候,羅明明是乖巧懂事的,他們也會說上一句“真乖”、“真懂事”的話。
這種誇獎,本質上依然是長輩和晚輩的相處模式,也同樣适用于上位者和下位者。
但羅以嬌跟羅明明姑侄兩個的相處模式不是這種傳統模式,她們更像是兩個好朋友,你誇誇我,我誇誇你,本質是平等的,甚至羅以嬌這個當姑姑的姿态放得更低一點。
在講究傳統模式的現在,她們姑侄兩不奇怪嗎?太奇怪了好吧。
羅衛華撓撓頭,甚至在想,外邊的社會已經發展成這樣了嗎?
長輩和小輩當朋友?
他問:“我們要學嬌嬌嗎?”
梁娟回了句:“學什麼學。”
學學學,什麼都學。
他們學了也不像!
梁娟看得很明白,要說敢說敢做,在這個家裡,羅以嬌敢當第一,沒人敢當第二,她就是這樣的性子,換成别人這樣,那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羅衛華被頂回去也好脾氣的不作聲。
“算了,時候也不早了,我問問媽現在要不要燒飯吧。”
梁娟去問了問,一會幾個女同志就進竈房燒飯了。
羅以嬌覺得他們父女三人不好吃白食,不幹活,把羅四弟派了過去幫忙,不管大伯母收不收,總歸态度是擺出來了。
羅四弟嘟囔着“你怎麼不去”,礙于羅以嬌這個姐姐的神威,隻能不甘不願的邁着小短腿進了竈房。
給人當弟弟就是不好,誰都使喚他兩句。
幸好,很快他就被趕出來了。
按大伯娘的話,中午就是簡簡單單吃一頓,晚上的團圓飯才是重頭戲呢,要早早就開始準備。
羅以嬌抹了嘴上的油,放下碗筷:“那行,待會我讓羅傑早點過來。”
埋頭幹飯的羅四弟:?
他從大碗裡擡頭,看她的眼神充滿了控訴。
羅以嬌:“你吃的多,幹幹活應該的。”
羅四弟不服氣:“我正在長身體,當然吃得多了。”
他這個年紀的小孩一個個都是飯桶,最是能吃的時候,還不經餓,正所謂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而且他一大早跟着羅永民這個爸爸從城裡回來,從鎮上走回村裡就差點走了一個小時,肚子早就餓了,早上吃的那點根本不抵什麼。他覺得有些委屈,他也沒吃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