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散場了以後,留下了滿地狼藉和一個崴腳的周母。
無論羅珍和周亮認不認,周母的确是在他們的酒席上出的事,有義務把周母照顧周到。
到現在為止,周母已經可以下地幹活了。
其實羅珍今天也有問題想請教她。
羅以嬌心滿意足的吃完瓜,知道了掩藏的真相,大方的說道:“你問吧,我肯定知而不言,言無不盡。”
哪怕羅珍想問她的感情,她也會考慮說一說。
作為經曆豐富的人,她絕不能輸給現在的婦女同志們。
她們能拿情感問題當談資,她也可以!
羅珍拉着她的手,小聲請教:“嬌嬌,你教教我怎麼能變得像你這樣能說吧。”
羅以嬌頓了頓,突然一本正經:“啊珍,你搞錯了,我什麼時候能說了。”
她那是知書達理。
距離能言會道還有很長一截呢。
總結:有文化。
羅珍默了默。
在她沉默的時候,羅以嬌湊上前,滿眼好奇:“啊珍,你怎麼想學這個?”
羅珍說道:“那天婆母崴腳後,我後來想了想,是不是我會說話一點,就不用發生後邊的事,大家都不耽誤。”
反思雖遲但到。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時候,明明與自己無關,但受人際、環境等因素,在遇到事情後,很多人往往會進行自我監督評、批評,像工作中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多,在家庭中反思自己付出不夠多,忘記了自己也是需要反思的對象,是排在第一位的反思對象,應該常常對自己三思:吃了嗎?喝了嗎?睡了嗎?
先愛自己,再愛别人。
羅以嬌就經常自我反思。
她是一個道德感極高的人,反思也足夠真誠。
身為她的好姐妹,羅珍怎麼能跟她的三觀不合呢?
這對嗎?
她鄭重說道:“相比學說話,我發現了另一件更嚴重的事要跟你探讨。”
*
周亮身為女婿,跟羅珍這個嬌客不一樣,他是要在嶽家表現自己的。
他一邊幫忙,抽空看了看緊閉的房門,随口跟大舅子說道:“她們兩關系真好。”
大舅子:“女同志之間的友情肯定好。”
周亮:“羅珍經常跟我說起她。”
羅珍對人老實,結婚第二天,他們正在理賬,羅珍拿出了個大紅封,說是羅以嬌偷偷塞給她的,裡邊裝了整整十塊。
這是一筆巨款。
他們收到的禮中,大都是米、面這些糧食,現在鎮上一斤米約是一毛八,面一毛二,糖是□□毛,換算成錢一塊-兩塊左右,這些都是普通親戚和吃席的同村村民們;近親的親戚們在這些基礎上,會添一個紅封,包上一塊兩塊的禮錢,總體不會超過五塊。
顯得羅以嬌的紅封是那樣的震撼。
那一刻,他是失語的。
周亮那時候才有實感,他媳婦身邊有一個富婆姐妹。并且對城裡人也有了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