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渝迎來了忙碌的日子,從秋天到冬天基本都奔走在田間地頭。
最後一茬玉米、花生等收割完,轉眼就快到冬季了。
晾曬好的玉米、花生賣到鎮上,收購站給出的價格也不錯,跟去年相比,今年的糧食産量都有提升,自然到手的錢要比去年高出一截。
最高的一家:羅永德家。
他們家裡的花生、玉米無論是産量、品質都屬于上乘。
尤其是花生。
收購站看見他們的花生後,說他們的花生品種和等級更高,差一點就達到了什麼特級花生品質,開出來的收購價比他們足足高出好幾毛。
隻在花生這一項糧食上,羅家人就成功超越了他們。
回村後,村民們開始拐彎抹角的打聽起了羅永德家裡的花生品種。
掙上錢了,人人都想更掙錢。
何況,人收購站說了,以後還有這種品質的花生,他們都會按照當年的市價,肯定會高出普通花生價格來收購。至于為什麼以前不知道,那是他們以前送過去的都是普通花生,人家用不着跟他們說花生也分品質、分等級,現在既然出現了高品質的花生,收購站也給他們解釋了一下。
去羅家打聽的,有送雞蛋的、送米面的,攀親帶故的。
連文慧這些新媳婦都被拉着問話,俨然成了人群的焦點。
她知道啊,但她不能說啊。
關系到錢,在她這裡連親兄弟都要明算賬。
到了家,正好家裡人都在,文慧想到了一個主意,湊上前:“爸、媽,最近天天上咱家來打聽的人這麼多,瞞肯定是瞞不住的,不如咱們把倉裡的花生種分一點出來賣出去。”
羅永德沒說話,張英倒是給她解釋:“就倉裡那點,除了自家留下吃一吃,也隻夠自己種的了。”
文慧:“那把自家吃的賣了。”
為了掙錢,苦一苦自家人。
羅永德:......
張英:......
這個兒媳婦是個大聰明。
羅永德拍闆:“花生的事你不用操心了,到時候我幫着問問,再有人問你,你就說家裡沒有,幫不了,如果有花生種的消息,到時候會通知他們的。”
文慧一聽這個話就知道賣花生的事是不行了,可惜了她還想着價高者得呢,這一環又一環的計劃還沒展開就夭折了,隻能唉聲歎氣:“知道了。”
她重重的進了家門,感慨:
沒人懂她。
如果她在家裡有話語權,她必然會帶領家裡發财的。
羅永德跟妻子張英商量:“抽時間去問問張蘭同志。”
張英跟張蘭雖然都姓張,但兩個人沒什麼關系,張是大姓,隻是同姓,現在同名同姓的人都有很多。
張英有些遲疑:“不好吧,人張蘭同志去年願意賣給我們花生種,那是看在嬌嬌的面上,現在早就銀貨兩訖了,再去問人家要不要賣花生種是不是不大好。”
羅永德想了想,說道:“村裡這麼多人問,還有咱們的親朋好友,也不好不幫着問問,何況嬌嬌去年不是說過,張蘭同志賣了一點花生種出去?萬一今年她還願意賣花生呢?”